■ 深圳晚报记者 陈仪衡 王宇 刘夏蓝
实习生 罗霖科 秦悦 韦雨灵
2月13日,深圳中小学开学首日,多所学校将非遗元素融入开学日活动中,让学生在欢声笑语的“开学第一课”中,近距离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开学有醒狮,氛围感拿捏
2月13日早上,深圳市人民小学校园门口,四只醒狮踏着晨光腾跃起舞。背着书包的孩子纷纷停下脚步围观,笑声与锣鼓声交织成独特的开学序曲。
这是醒狮表演首次完整融入新学期开学仪式。醒狮分别是由8名四五年级的学生操控,他们操纵着舞狮踩着七星步与师生互动,狮口中“勤学善思”“勇毅笃行”的书法卷轴徐徐展开。指导老师廖志聪现场为大家解说道:“醒狮表演传承了岭南地区‘开学采青’的古俗,每个步伐都有讲究,‘探青’象征求知,‘高台饮水’代表勇攀高峰。”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醒狮文化在该校已形成浸润式传承体系。低年级学生通过美术课接触狮头彩绘,中高年级则可加入社团学习南狮步法。在开学典礼上,醒狮表演者之一的蔡梓龙同学向深晚记者展示了自制的微型狮头:“爷爷说他们小时候开学要‘点睛醒狮’,现在我们能自己亲自动手做狮头了!”
非遗遇上AI,市集玩出花来
开学日,福田区下沙小学操场上热闹非凡,“AI赋能非遗,智享新春市集”2025春季开学活动正火热进行。学生穿着新春红装与汉服,兴奋地穿梭在26个非遗主题摊位间,5个“AI+非遗”的摊位更是排起长龙。
市集里,几名学生对着巨大互动屏幕手舞足蹈,屏幕上的皮影戏动作与学生惊人同步。今年,下沙小学的皮影戏摊位引入了AI互动系统,学生轻轻挥动肢体,高灵敏度传感器便能捕捉动作,实时生成皮影角色,随学生动作翩翩起舞。
另一摊位前,学生围拢在大屏幕前,屏幕上弹出非遗文化趣味知识问答,抢答声此起彼伏,家长和老师忙碌地分发奖品。严老师负责该摊位,他分享道:“我们的摊位融入了科学元素和创新思维,从‘国画+AI’拓展到‘编程+非遗’领域,‘AI+非遗’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文化知识,还能让他们亲身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
“把金箔贴上木雕真不容易”
2月12日,工艺美术师、木雕金漆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的陈继本带着一件半成品金漆木雕参加华中师范大学附属龙园学校举行的迎新活动。
活动现场,在金漆木雕展台前,四(3)班的谢锦林同学眼神中满是好奇与疑惑。当陈继本邀请同学亲身体验贴金箔时,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
他几次尝试着将金箔纸往木雕表面贴去,可一下就被风吹离了。陈继本帮助他不断调整,终于,当半透明的金纸平整地覆在木雕表面时,周围发出“哇”的惊呼——同学们早把展台围得密不透风。谢锦林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体验感受:“感觉太神奇啦!我原本以为很简单,贴上去真的很不容易。”
“其实有些孩子甚至不懂什么是‘非遗’,但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他们心中种下非遗的种子,这就是本次活动最大的意义。”龙园学校德育处主任姜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