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门日报

望月有怀

日期:10-05
字号:
版面:第A04版:我们的节日 欢度中秋       上一篇    下一篇

    陈海权

    月是中秋的眼眸,清冽而洁净。它轻轻眨着眨着,便盛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却也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孤寂。“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当暮色沉霭,月亮就从云海里袅袅走来,而那桂花,也在风的吹拂下簌簌飘落。

    记得儿时的中秋节,天刚蒙蒙亮,母亲已在灶台前忙碌,案板上整齐摆放着面粉、红豆、红糖等食材,准备制作月饼。她那双粗糙却又无比温暖的手,将面团揉得光滑细腻,静置醒面时,就像在等待一朵花慢慢绽放。等面团醒透,母亲先擀出月饼的皮,裹入各种各样的馅料,再按进木制模具,“啪”的一声,印着精美花纹的月饼就落进了瓷盘。我总是围在母亲身边,眼睛随着她的身影晃动着,一会儿递布擦手,一会儿踮起脚尖往案板上凑,想趁她不注意,捏点豆沙尝一尝。不知过了多久,浓郁的香气便弥漫在整个屋子,我迫不及待地想伸手去拿,却被母亲轻轻地拍了回来:“小馋猫,等拜了月亮娘娘才能吃。”

    祭月是中秋最庄重的仪式。父亲早就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中央摆上桌子,母亲端来供品:码得整齐的月饼、饱满的石榴与葡萄,还有沉甸甸的柚子,每一样都透出“团圆”的寓意。母亲点燃香烛,虔诚地对着月亮祈祷,祝愿家人平安健康,生活幸福美满。那时的我,虽然不太明白祭月的真正含义,但却被那庄重的氛围所感染,闻着香灰混着桂香的味道,心中竟也揣了一份怯生生的敬畏,连呼吸都放轻了。

    祭完月,全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一边赏月,一边享用祭月的供品。月光漫下来,落在肩头时凉凉软软的,仿佛为我们披上了一层薄纱衣。“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小时候的月饼,种类并不像现在这样繁多,但传统的五仁月饼,包含了核桃、杏仁、肉粒等多种食物,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香味,吃来亦让人回味无穷;香甜的豆沙月饼,除了是美味可口的食物,也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养生良方。此时,长辈们会讲述起那些关于中秋的古老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我望着月亮的阴影发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嫦娥在俯视着人世间的烟火气,不然怎会有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叹息?

    中秋佳节,怎能少了猜灯谜这一传统活动。村里的广场上,早已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笼,每一个灯笼下面都系着一条写有灯谜的纸条。人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兴致勃勃地猜着灯谜。孩子们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在灯笼间穿梭嬉戏,不时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我挤进人群,仔细地看着那些灯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我思索片刻,突然灵光一闪:月亮,是月亮!我兴奋地扯下纸条,跑到兑奖处。当工作人员确认我的答案正确时,我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接着,我又猜中了几个灯谜,赢得了几颗桂花糖、一个小泥人,虽然都是一些小奖品,但在物资匮乏的乡村,这些都让我觉得珍贵无比,也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夜渐渐深了,广场的人群慢慢散去,可月光还在往下落,落在我的发梢,落在我的肩头,像母亲的手轻轻拂过。我摸出口袋里的干桂花,是去年母亲夹在她寄来的月饼包裹里面,说是院子里那棵老桂树上摘的,香得很。凑近闻了一闻,一股熟悉的香味钻进鼻子,我的眼眶突然就热了。我想,此刻故乡的月亮应该也是这么明净吧,母亲或许正坐在桂树下,捡着飘落的花瓣,看着月亮想我,就像我看着月亮想她一样。这跨越千里的月光,终究把我们的乡愁连在了一起,让所有的思念,都有了温柔的归处。

    我知道,中秋过后,月亮会渐渐消瘦,从圆盘瘦成镰刀,但那又何妨?且把今夜月光酿成酒,待到来年桂花再开时,与明月对饮,把没说尽的思念都融进酒里,让爱在时光中,永远醇香,永远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