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江门日报

月圆中秋

日期:10-05
字号:
版面:第A04版:我们的节日 欢度中秋       上一篇    下一篇

    查晶芳

    今夜,无论烟雨江南,还是秋风塞北,总有一轮月,在高天,在心间。

    这是天地间最澄澈的明灯,照亮了千年岁月,温柔了万里河山。她自远古走来,穿越秦汉烽烟,渡过唐宋风华,历经沧海桑田,依旧清辉如玉,初心如洗。那些被月光浸染的诗句,也从未随时光老去。“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是《诗经》里最初的心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曹操横槊赋诗时对理想的渴慕;“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漂泊岁月中不曾更改的眷恋;“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是白居易望月怀远时的深沉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一缕清辉,似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可令江海翻涌、心潮澎湃,更让万千情思得以安放。

    她不仅是月亮,更是思念的化身。不论圆满如银盘,或是纤瘦如眉钩,她永远温柔地承载着人世间最深最美的情感。她的阴晴圆缺,恰似人间的离合悲欢;她的静谧流转,正如生命的起落沉浮。我们以人间故事为她注脚,借她的光芒照亮自己的心事。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月圆人圆,本是难得佳会,然而欢欣之余,却不禁生出隐隐离情:今夜花好月圆,明年又将漂泊何方?即便豪放如东坡,对此良辰,亦难免有片刻的缠绵哀婉。

    而聚散离合,本是人生常态。可慰藉心灵的是,纵使相隔千年、万里,我们仍被同一轮明月深深凝望。“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思念的目光,总能在月亮之上交汇。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轮只属于故乡的月,千里万里月明,永远不可替代。国学大师季羡林曾动情地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这些月亮都应该说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欢喜。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故乡,明月,佳节——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能牵动一个游子心底最细腻的情思?秋日已正式登场,万物渐染萧瑟之意。“千里江山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一年之中,没有哪个季节如清秋一般,既惹人愁绪,又美得如此澄澈:花渐凋,风微凉,繁华落尽显本真,细雨如丝更添诗意。淡淡的惆怅萦绕心间,原是自然之事。但若你静心体味,便会发觉,人间至美是清秋。夏日的燥热喧嚣已然远去,昼夜均长,寒暑相宜,天地进入一种美妙的平衡。风烟俱净,云淡天高;草木清芬,瓜果满枝。万物疏朗明净,简约清澈,让人心神宁静,气息平和。此时的思念,也仿佛沾染了淡淡的桂花香气,清甜悠长,一直飘入梦里。

    而我们的生命,亦在不知不觉间行至“清秋”。月到中秋分外明,人至中年情更醇。欲望日渐淡泊,心境愈显澄明;不再轻易躁动愤懑,言语间多了从容与笑意。不再“为赋新词强说愁”,只坦然道一句“天凉好个秋”。开始学会与生活和解,渐觉万物开阔、天地广袤;时常享受独处,却亦可于静默之中感受繁花盛开。缓步轻吟,岁月如诗。日益通透的灵魂之中,亦悄然升起一轮明月,它高悬于生命的天空,无惧风雨阴晴,始终清辉流淌,皎洁如银。这轮心间月丰盈、饱满,如浮云吹雪,洞悉世事却静默不语,将人间百态化作指尖清风,使平凡岁月亦充满禅意与温柔。

    天上月,有圆缺;心间月,可长明。

    真正绚烂的月光,在心底。它日日照耀,清辉如练。它让生命天清地朗,自在欢喜。

    不管天是否下雨,夜是否漆黑,请相信——今夜月明人尽望。就让我们斟满一壶月光,向身旁的亲人、远方的故友,道一声“平安珍重”,然后将这份情谊一饮而尽。思念淡淡,余味绵长;无惧无忧,暖心润肺。

    愿世间长久,人皆安康;纵千里相隔,亦能共拥这一片皎洁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