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江门日报

在课堂上点燃学生“说”的火种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第A08版:侨都·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基础能力,也是语文课堂的重点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合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江海区天鹅湾小学 郑雪娜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现实的语文课堂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地讲课,但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即使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很多时候也没有多少个学生愿意举手回答。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不敢在大家面前大胆、自信地说话。所以我们要锻炼学生的胆量,让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上课时应该以平和亲切的态度进行教学,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与学生形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消除内心的恐惧,认真思考问题,轻松愉快地与老师、同学进行对话交流,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

    创设情境 创造契机

    语文课堂应积极挖掘语文教材和生活实际中的各种素材,创设情境,创造契机,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语文教材中设置了专门的口语交际专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专题,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此外,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素材,如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对课文某个人物的评价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深入挖掘其语文要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有感而发,从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讲授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有话可说。

    积极鼓励学生发言

    学生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不主动参与交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心理。很多学生在众人面前说话,会感到较大的心理压力,往往担心回答错误会遭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嘲笑,于是就默不作声,不敢主动参与交流活动。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提出不同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当学生回答错误或表述不够完整时,教师应该及时肯定他们说得好的方面,耐心引导,鼓励他们再次发言,同时也应让学生明白回答错误是不会受到谴责的,同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活动。所以说,教师的鼓励,能慢慢地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说话的信心,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中,如果想确实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敢于站在众人面前,大胆自信地说话,才能真正落实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