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天山雪》中秋月夜上演 讲述沪疆两地三代人共同建设新疆的故事
日期:10-07
深圳特区报广州10月6日电(记者 陈行 严俊伟)杂技剧《天山雪》10月6日和7日亮相广东省友谊剧院。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的演员们与来自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的新疆演员们共同出演,生动呈现“逆风飞翔”的雄鹰精神与民族大团结的和美画卷。伴随欢快的民族音乐,沪疆两地杂技演员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让观众们看到追求极致、不畏艰难的艺术精神,以及中华民族共同的奋斗底色。2025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该剧上演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荣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力作,《天山雪》是一部宏大的现实题材杂技剧,用具有沪疆特色的杂技语汇,徐徐展开一幅跨越70多年的历史长卷,缀满上海援疆、文化润疆的丰硕成果与深厚情谊。该剧以2017年上海市马戏学校新疆班抖杠节目,荣获第六届蒙特卡洛“新一代”国际马戏节比赛金奖为创作切入点,用创新的杂技艺术语汇,生动讲述沪疆两地三代人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建设新疆的故事。
从上海都市到天山雪地,从弄堂小巷到棉田麦浪,从瑰丽的龟兹壁画到火热的开垦戍边……杂技剧《天山雪》聚焦沪疆两地三代人在不同时期共同建设新疆的历程,故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屯垦戍边,讲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青年奔赴新疆投身边疆建设,再讲到中巴公路的修建(破山开路),一直延续至新时代上海与新疆两地杂技人深化文化教育合作。其打破传统杂技“炫技为主”的模式,让技巧与剧情深度融合,让观众们看到中国当代杂技剧由“技”向“剧”的跨越。
这个充满青春与梦想、激情与热血的故事里,涵盖12幕21个高难度杂技节目,并在杂技表演中融入戏剧、舞蹈、魔术等多种元素。其中,《友谊路》篇章的达瓦孜(高空走索),为技术最难、情感最浓、最具看点的段落之一。达瓦孜是新疆的国家级非遗“绝活”。在大雪纷飞、寒风呼啸的场景中,演员们上演长绳间飞跃、双人叠罗汉、钢丝上劈叉等“高能”片段,再现当年修路环境的艰险与恶劣。通过这一根钢丝,也串联起沪疆两地的文化对话、情感传递。
该剧执行编导雪克热提·艾依热提指出,为再现中巴公路建设者在百座山峰间开路的艰辛,该剧对传统达瓦孜进行多项改革,如将钢丝从8米延长至13米,调整松度与摆度以表现山势险峻。“我们延长钢丝、调整支点,不仅为了惊险,更是为了表现筑路英雄的精神。”达瓦孜第六代传承人、《天山雪》艺术指导阿迪力·吾休尔介绍,该剧首次将达瓦孜融入完整剧情,除却技巧展示,更承载着筑路艰辛、民族情谊的叙事语言。 《天山雪》让古老达瓦孜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