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和海昏侯国同处于西汉帝国南疆。两个遗迹分别在今天的广州和南昌。前者融合中原与百越、沟通陆海彰显出开放包容的文明特质,后者承袭王侯礼制、典章粲然折射出西汉盛世的辉煌气象。
海昏侯墓是西汉时期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墓葬,它与南越文王赵眜墓葬中出土的一些生活用具都是汉代艺术文化蓬勃旺盛的佐证,也从侧面反映出西汉贵族的风雅之好与生活闲趣。南越文王赵眜和海昏侯刘贺的墓中,都出土了食器、辅助器具以及大量的食物残骸,那么同为西汉贵族的他们,谁是美食家?
两位王侯都酷爱烧烤
这是一件西汉初期的烧烤炉,出土于赵眜墓中,他的墓中还出土了另外3件烧烤炉以及各式烧烤用具。专家据此推测,赵眜酷爱烧烤,其中一件烤炉的炉壁上还铸有两对小猪,成为迄今发现最早的烤乳猪实物形象。
综合史籍记载,表明当时南越国已经流行吃烤乳猪,海昏侯墓中也发现了烧烤炉,印证了烧烤在汉代贵族中的流行,同时还发现了染炉,其设计包含炭火区域和可放置食材的分区,能加热食物还能搭配耳杯使用,耳杯可盛放肉酱等调味品,食客将肉食蘸取调味品实现“染味”。
鼎通常用来烹煮 或盛放食物
鼎在汉代已从礼器发展成实用器,通常用来烹煮或盛放食物,从出土文物来看,南越宫廷应该经常出现列鼎而食的奢华场面。
南越王墓同时出土三种形制的鼎汉式、楚式和越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越式鼎是扁直足,足外撇,楚式鼎是高蹄足,足最高。汉式鼎是矮蹄足,造型敦厚圆润。表明了南越文化开放包容的特征,这些鼎的容积有时会标注在铭文中,经实测,南越国的1升,相当于今天的197.655毫升。海昏侯墓中也出土了和度量衡制度相关的文物。一件青铜斛上刻有铭文“昌邑私府斛容十斗”。汉代10升为1斗,经实测刘贺在中原地区(昌邑国)所用的这件器物1升约190毫升,这表明南越国与中原地区度量衡的标准基本一致。
大鱼大肉之后 要吃水果解腻
从两大墓葬出土的食器来看,西汉中晚期,贵族使用的餐具更精致,赵眜墓中出土的餐具,多为陶制和青铜制品,而刘贺墓中发现了玉制耳杯,且许多餐具都是成组配套使用。
从出土的食物残骸中,发现南越国的食物,以水产品和野味为特色。水产品中有各种螺、鲤鱼,野味主要是禾花雀,再加上猪、牛、鸡等有20多个品种。
赵眜还注重饮食搭配。吃完大鱼大肉之后还吃水果解腻,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了40多个品种的水果种子包括荔枝、甜瓜、杨梅、橄榄、葫芦、葡萄、柿子等。
甜瓜、杨梅在刘贺墓中也有发现。西汉人似乎都爱吃甜瓜,刘贺主墓和马王堆辛追夫人的主墓中,都发现了没消化完的甜瓜子。
既是“吃货” 还是“养生专家”
类似的影响还体现在养生理念上,南越王墓和海昏侯墓,都出土了青铜杵和青铜臼,这是可以用来捣药的工具。
南越王墓的青铜杵和青铜臼旁边,还发现了由紫水晶、绿松石、硫黄、雄黄、赭石组成的五色药石。
通过探馆发现,两位西汉王侯不但是“吃货”,还是“养生专家”,很难一较高下。透过出土文物,可以感知西汉时期的神州风物和2000年前的盛世繁荣。(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