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深圳特区报

这颗卫星“风云”可测能观“气象万千”

日期:09-28
字号:
版面:[db:版面标题]       上一篇    下一篇

风云三号08星模拟图 央视供图

风云三号08星到太空“上岗”后,将有力提升天气预测预报能力。

9月27日凌晨,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

数据更新时效由6小时缩短至4小时、气象预报时效延长24小时、气象预报精度提升3%、灾害监测时效提高近1倍……这是最新到太空“上岗”的风云三号08星,即将提交的“业绩单”。

“风云三号08星到太空‘上岗’后,将与05星、06星、07星组网,实现全球观测资料100%覆盖,保障气象领域核心业务。”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风云三号08星设计师邵益凯介绍,“卫星在轨获取数值预报同化应用需要的气象参数,数据更新时效将由6小时缩短至4小时,气象预报时效延长24小时左右,气象预报精度提升3%左右,灾害监测时效提高近1倍,将有力提升天气预测预报能力。”

风云三号08星装载了许多“明星”装备,如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微波成像仪、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电离层光度计和广角极光成像仪9台遥感仪器,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幅宽的高精度全球温室气体精细探测,综合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王劲松介绍,本次搭载的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可通过对近红外到短波红外的四个谱段大气吸收谱线精细探测,获取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的柱浓度数据,实现全球范围内高精度温室气体探测,为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全新升级的广角极光成像仪具备极地广域极光成像和沉降粒子浓度探测能力,光谱覆盖谱段140纳米至180纳米,共有两个观测通道,可提供极光图像投影产品、极光卵边界位置产品,利用观测产品可进行极光强度和范围实况预报,以及极区沉降粒子现报,实现磁暴预报、磁层亚暴预报、极区电离层天气预报等。

此外,风云三号08星将在轨监测冰雪覆盖和海面温度,提供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变化预估所需遥感信息,获取全球大气化学分布,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将在轨监测自然灾害、生态与环境,提高天气气候灾害与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将在轨开展极光和电离层数据监测,提高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能力,提升空间天气预报和保障服务。

“我国近地轨道气象卫星采用多星组网观测,以获取全球时空完整分布的探测资料。”王劲松说,目前,我国是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具有极轨气象卫星完备全球观测网的整体优势。

(据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

风云家族

我国共发射22颗风云气象卫星

风云三号08星是我国第二代低轨气象卫星系列风云三号的第8颗卫星,也是风云气象卫星连续成功发射的第22颗卫星,发射重量约2780公斤,运行于高度830公里、倾角98.7度的太阳同步轨道,主要任务是实现天气预报、开展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入轨后称为H星,将接替风云三号D星在轨业务,进一步强化对全球温室气体等的精细探测能力。

截至目前,我国共发射22颗风云气象卫星,9颗在轨运行,持续为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目前风云三号D星、E星、F星与G星已实现组网,形成四个轨道联动观测,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极轨气象卫星业务综合观测体系。

风云气象卫象成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综合观测系统的重要支柱,也是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机制下的“值班卫星”。

科普知识

气象卫星有哪些种类

气象卫星就是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卫星,本质上是个集成度较高,可通过多种方法观测大气现象的轨道气象站,不易受到自然条件和地域条件的限制。

目前在轨运行的风云系列卫星,主要有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两种,风云三号F星则属于太阳同步轨道。这两种轨道各有特点,因此适用于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

太阳同步轨道可实现对全球气象的观测。首先,它的轨道面与太阳光照射方向的夹角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不变,这一特点有利于对地观测,同时也能保证太阳电池帆板始终转向太阳,获得稳定的能量。另外,该轨道绕过地球两极,结合地球本身的自转,便可获得全球大气变化的实时情况。但不足之处是,对同一地区的观测存在较长时间的间隔,无法满足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跟踪监测。

而地球静止轨道则没有这样的问题,卫星在地球静止轨道上运行与地球自转同步,可长时间对某个地区的天气进行连续观测,对应的是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