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区报记者 易东 通讯员 付栋
铁路与物流的融合创新是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深圳依托四通八达的铁路网、高铁网、地铁网做足铁轨上的“大物流”文章,这种客货并举互利互赢的跨界携手,不仅增强了深圳产品的国际辐射力、国内影响力,也为城市物流带来全新的发展模式,同时还在低碳运输、降本增效、高效配送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构建出了“深圳物流”的美丽生态画卷。
深圳中欧班列:助力大湾区制造业“出海”
深圳中欧班列自2020年8月开行至今,开通出口线路27条,保持每周2-3列开行频率稳定运营,为超过7000家企业提供了运往欧洲及亚洲47个国家及地区的班列运输服务。截至2025年8月底,深圳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97列,货运量8.73万标箱,运输货值超31.17亿美元,其中,2025年开行126列,货运量1.29万标箱,运输货值5.33亿美元。深圳中欧班列的稳定运行,强化了深圳“一带一路”枢纽地位,助力大湾区制造业“出海”,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自2025年4月起,深圳打造的大湾区首条中欧班列电商快线以每周2次的发运频率,为跨境电商提供高效稳定的专属物流通道。该班列在深圳发运后,15天后抵达匈牙利布达佩斯,显著缩短运输时间,降低综合成本,助力“深圳智造”商品快速通达欧洲,强化了深圳国际贸易枢纽地位。
高铁物流:比传统陆运节省一半以上的时间
作为国家铁路枢纽城市,深圳已建成广深港高铁、厦深高铁等多条干线,依托深圳北站、福田站等核心节点拓展高铁货运功能。近年来,深圳与国铁集团、顺丰等企业深化合作,积极探索利用高铁富余运力运输高附加值货物。目前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的高铁货运专线,主要承运高时效性要求的货物。
深圳以创新姿态探索高铁物流的新模式,将高速铁路网络与现代物流体系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更重新定义了现代城市交通与经济血脉的连接方式。
顺丰速运与深圳合作的“高铁急送”服务成为行业标杆案例。一批电子产品从深圳龙华出发,经高铁在3小时内即可抵达长沙,比传统陆运节省一半以上的时间,适配深圳的高端制造等时效敏感型行业。
高铁物流的发展为深圳带来多重效益。一方面,强化了深圳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通过高效物流支持高端制造业的即时生产需求;另一方面,促进了产业升级,带动物流业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同时,高铁物流增强了深圳与湾区城市的协同效应,加速了资源要素的流动,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且高铁物流优化了综合运输结构,减少拥堵和碳排放,与深圳“双碳”目标高度契合。
地铁物流:2025年日处理量突破3万票
2024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2024-2026年)》,围绕八个方面梳理了30项具体任务。政策明确提出要培育“地铁+物流”模式,推广形成“一网多用”的轨道物流网络,构筑地下智慧物流体系。具体目标为2025年日处理量突破3万票。
今年粤港澳大湾区首条“空铁轨联运”物流示范线开启运营,采用“枢纽到站”模式,在福田枢纽-碧海湾地铁站-深圳顺丰宝安航空枢纽间开展物流联合运输,实现地铁送快递。
据介绍,深圳交通运输部门推动在福田枢纽建立了集货物到发、装卸传输、安检分拣在内的一体化空间,在碧海湾地铁站建立货物中转空间,打造现代轨道交通与物流设施空间融合一体的新型枢纽物流场站。目前,该示范线已常态化运行,日均载货量达2万票,峰值突破3万票,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批量化承担物流业务的典范。从环保角度看,减少了路面物流车辆的使用,每年可减少地面物流车里程超100万公里,降低碳排放200吨。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打破了传统地铁只运人的局限,为全国轨道交通企业开辟了新的商业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