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深圳特区报

AI时代,学生何往?教师何为?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db:版面标题]       上一篇    下一篇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社会与文明进程,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转型。在近日举行的普通高中校长年会(2025)中,多位教育专家分享了自己在AI时代的体悟与思考。在他们看来,AI时代不仅呼唤教学方式的改革,更要求教育回归“育人”本质,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内在动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的主旨演讲中提到,AI时代呈现出“人越来越像机器,机器越来越像人”的发展态势。在他看来,当前教育应实现从“教”到“育”的重心转变,减少机械记忆的负担,强化理性思维与实践体验。此外,体验是AI时代首要的教育,“践”能生“悟”,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文科与理科是一个世界的两面,不是两个世界。”徐扬生强调,艺术教育、文理融合与跨学科发展在AI时代显得尤为关键,未来的人才需要具备领导力、理性思维、创造力与优良品性。“教育要引导孩子的灵魂向前迈进。”

“AI可以快速回答问题、收集资料,甚至可以写出漂亮的文章,有的学生会问:我为什么还要学习?”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复旦教育论坛》副主编陆一表达了对AI“捷径效应”的担忧。她认为,AI可能使学生绕过必要的学习过程,导致其动力下降和深层能力缺失。陆一提醒,“下一代将在AI伴随下成长,我们必须警惕其对学习动机和人格形成的长远影响。当下,教育应更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塑造具有内在动力和完善人格的人。”

《中国基础教育》主编孙金鑫从教学实践角度指出,AI使师生站在知识获取的同一道起跑线,教师角色需从“传授者”转变为“导航员”和“陪伴者”。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方向、回应情感需求,并与学生共同成长。同时,教师必须持续学习、不断迭代自身能力,以应对AI时代的快速变革。孙金鑫表示,“教育的根本目的仍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尤其在道德、体质、劳动与审美等方面,AI无法替代人的成长。”

AI时代既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孕育新机的浪潮。面对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情感体验,并助力其塑造正确价值观,以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内心丰盈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