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的流转之光:安东尼奥尼谈电影》
[意]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著
卢玲 译
雅众文化·商务印书馆
2025年8月版
安东尼奥尼是影响电影进程的电影大师,因为他,现代性第一次以如此具象的方式出现在银幕上。本书借文字重新展示安东尼奥尼对现代社会的观察,收录了他关于电影的随笔、为《放大》《奇遇》《中国》等九部个人作品写下的文章,以及导演生涯最全访谈,包含同戈达尔等人的对话。
●《电影作者与历史再现:中国导演代际谱系》
杨远婴 著
商务印书馆
2025年5月版
本书作者杨远婴,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影历史与电影理论。本书聚焦中国电影史中的26位代表性导演,及200多部作品,以年代和代群更迭为脉络,缀得中国电影120年的导演谱系,勾勒出中国电影艺术史的嬗变轨迹。从中,你能领略到各个历史节点下电影人的精神气质与话语方式。
●《德勒兹论电影》
[美]罗纳德·博格 著
田争争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5年4月版
吉尔·德勒兹是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力且著述宏富的法国哲学家,他将哲学界定为“概念的生产”,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当代电影。此外,在过去半个世纪,德勒兹还提出了关于电影的一些极为重要、极具影响力的理论,尤其是“影像和符号的分类学”。本书作者从背景材料、思想来源等各个角度,深入浅出地对德勒兹这种电影分类学进行了导读。
●《拍电影的人类学家》
保罗·斯托勒 著
杨德睿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薄荷实验
2025年2月版
让·鲁什是世界上最多产的民族志影片大师。作为同样以研究桑海族(西非主要民族之一)社会生活为职业志向的人类学家,本书作者保罗·斯托勒重新走过鲁什的桑海之路,跃入桑海族历史、政治、社会变迁之中,讲述鲁什及其作品的故事。本书深入分析了鲁什重要的影片和民族志作品,揭示了这两种表现形式之间的内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