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深圳特区报

700多位科学家地下700米安装“眼睛”

日期:09-03
字号:
版面:[db:版面标题]       上一篇    下一篇

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启动运行取数,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在中微子实验领域跻身世界前列。郭永乐 摄

深圳特区报广州9月2日电(记者 陈行 通讯员 陈诗泳 罗铱珊)近日,长篇报告文学《微光志——解码国之重器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以下简称《微光志》)新书首发式在江门举行。据悉,该书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江门市委宣传部、开平市委宣传部、开平市文联等单位联合策划,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花城出版社年度重点出版物,《微光志》以纪实笔触回溯17年科研征程,完整呈现中微子实验全貌,为读者打开一扇兼具知识与温度的科学之窗。

中微子是解密宇宙演化的关键粒子,也是全世界都想捕捉的神秘粒子。对中微子的研究是国际最前沿的基础物理研究之一,已有四次诺贝尔物理学奖与此相关。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被中国科学院列入“战略性先导专项”,利用反应堆中微子振荡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对人类了解物质微观的基本结构和宏观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丁肇中、梶田隆章,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陈和生、王贻芳,高能物理研究所曹俊、衡月昆、马骁妍等700多位全球科学家和无数普通的中国工人,17年深潜粤港澳大湾区地下700米深处,建造世界顶尖中微子液闪探测器。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束微光,在地层深处为人类装上一双眼睛,追寻来自浩瀚宇宙的中微子,探索宇宙奥秘、破解科学之谜。

就在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启动运行取数,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我国在中微子实验领域跻身世界前列。而《微光志》恰如一部详尽的“实验史记”,清晰勾勒出实验从构想到落地的艰辛与辉煌。

该书作者尹继红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门市文联原主席。怀揣 “追光者” 的热忱,他耗时三年,十余次深入地下700米的实验现场,与近百位科学家和工程建设者深入交流,最终完成这部16万字的报告文学作品。书中细腻刻画科研团队的执着坚守、一线工人的默默付出、国际合作的智慧碰撞,以及本土企业的技术突破。尹继红说:“从他们身上,我真切体会到何谓‘平凡铸就伟大’。”

《微光志》的价值与品质,得到众多科研工作者的高度认可。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院士亲自为本书作序,书中更凝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专业审核力量,确保内容的科学性与权威性。花城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张懿指出,《微光志》用文学之笔为公众架起通往中微子科学的桥梁,既展现科技工作者“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决心与毅力,也彰显江门文艺工作者扎根时代、书写中国故事的责任担当。

据介绍,广东省委宣传部对《微光志》的出版工作高度重视;广东省作协给予充分指导。该新书的发布是一次科学征程的文学见证,也是大湾区文学IP花城出版社在科学传播领域的一次重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