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深圳特区报

人文经济学的深圳样本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db:版面标题]       上一篇    下一篇

魏鹏举

■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 魏鹏举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吴苗苗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始终走在前列、勇当尖兵。这座从南海之滨崛起的城市,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更在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中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了深圳力量,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202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除了苏杭等典型城市外,深圳为文化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样本。从人文经济学视野来看,新时代背景下深圳高质量发展有待进一步挖掘人文经济价值,探索人文经济发展模式,推动人文经济增量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文化强国建设伟大实践。

深圳文化领域发展成就斐然

2003年深圳被列为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并在全国率先确立“文化立市”的战略目标,2008年出台国内第一个文化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2012年《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长期以来,深圳持续出台系列综合性政策及专项政策,加大系统部署,“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制造”“文化+贸易”“文化+消费”等文化领域蓬勃发展,产业根基持续垒实。历经45载改革开放积淀,深圳在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文化产业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深圳文化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实现跨越式增长,对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意义。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754家,实现营业收入12875.08亿元,占全省的51.5%、全国的9.1%,发展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从历史数据来看,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004-2024年期间实现增长近17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连续多年超过8%,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为我国文化领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深圳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863.99亿,占比全省约64.1%,占比全国约8.8%,对深圳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5.5%。深圳在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游戏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等领域优势突出,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及产业规模全国领先,文化产品出口位长期居全国前列。从细分行业来看,深圳游戏产业整体收入占全国游戏产业总营收50%以上(其中,海外收入占全国近80%);电竞产业收入占全国电竞市场超40%,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形成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此外,以深圳文博会为代表的文化活动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及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深圳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典范城市。

深圳城市文化事业建设蓬勃开展,各类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底,深圳全市累计建成1800多家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全市年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超过7万场,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全覆盖,“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图书馆之城”等称号已成为深圳鲜明的城市名片。近年来,深圳市积极落实党中央系列要求部署,创建城市文明典范,升级文化空间,创新运营模式,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相关系统性措施包括谋划建设以深圳歌剧院为代表的“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举办“2025深圳全民艺术季”等,深圳持续打造城市文化地标,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南头古城、大芬油画村等特色文化街区,开心麻花380剧场、寻梦剧场(福田店)等演艺新空间,深圳图书馆前海湾分馆、福田区蓝书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均成为市民文化休闲、娱乐消费的重要场所。

人文经济学视角下深圳蝶变发展分析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一文强调,“文化经济”的本质在于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说到底要突出一个“人”字。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文经济学重大命题。202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深圳45年发展历程实践为我们深入理解和认识“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提供了生动的、具象化的城市实践案例。深圳以技术破解资源约束,以人文精神重塑产业形态,以创新生态重构文化表达,实现了文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协同并进。深圳人文需求活跃、文化活力旺盛,文化气息浓郁,其从文化后发城市向人文经济发展新样板、新模式的跃迁,蕴含着人文经济学的内在基因密码和辩证逻辑。

文化赋能产业,以文化科技融合推动产业形态创新,释放文化市场活力。深圳长期以来坚持文化经济融合发展,通过资源转化、创新激活、产业集聚等方式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驱动文化产业价值链跃迁、文化经济发展模式升级。长期以来,深圳在设计、影视、数字创意等产业领域聚集了大量企业、资本、人才、技术,各类发展要素集聚驱动实现底层技术持续迭代、内容产品加速创新、文化业态不断升级。目前深圳拥有10多万家文化企业,相关从业者超过100万人,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影视演艺、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产业领域蓬勃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地。深圳以“文化+科技”双轮驱动破解资源禀赋局限,以文化经济互促共进推动城市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深圳作为中国网文、网剧、网游文化出海“新三样”的核心城市,阅文集团、腾讯等头部文化企业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和表达贡献重要力量。

文化赋能经济,以城市人文内核激活经济发展动能,重塑经济增长逻辑。文化赋能不仅体现为文化产业作为经济部门的直接贡献,更体现为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精神力量对经济社会全领域的渗透。“来了就是深圳人”等深圳观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自由开放的城市氛围、创新发展的文化特质共同推动经济绩效和文明品质协同跃升。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深圳常住人口中15-59岁人口占比高达79.53%,市民平均年龄为32.5岁,每十万人大学学历占比全国前列。深圳年轻化人口结构、独特的人文资本持续释放人才创新潜能与文化消费活力。一方面,活跃的城市人口带动经济社会等多元领域消费活力,深圳在文化娱乐、餐饮消费、夜间经济等城市消费方面均居于全国前列,多元业态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以任正非、马化腾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家,以华为、腾讯、比亚迪为代表的世界级企业,以AI眼镜、智能人形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为代表的系列尖端文化科技力量不断擦亮深圳创新发展的城市名片,服务于城市创新、繁荣发展。

推动深圳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建议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人文经济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圳有待充分挖掘人文经济价值,持续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宏观层面,进一步挖掘岭南文化、移民文化与特区精神等共同构筑深圳发展的价值底座;中观层面,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与文化品牌提质升级,多元化激活城市经济发展;微观层面,将企业文化与创新生态打造成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具体来看,相关路径建议如下:

一是对标全球标杆城市,强化人文经济引领,为深圳发展注入文化动能。一方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系统借鉴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城市在人文打造、文化发展、空间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经验,推动城市人文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和价值内涵,塑造品牌价值,推动特色发展。以文化赋能加速释放情绪经济、夜间经济、演艺经济、低空经济、旅游经济、国潮经济等多元经济发展活力。此外,可立足深圳“移民之城”的独特底色,挖掘移民文化特质,吸纳文化基因力量,把多元包容特色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通过场景打造、业态创新、社群建设等形式,挖掘各民族语言、饮食、节庆、技艺等文化内容,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

二是充分发挥集聚优势,驱动区域协同发展,为深圳发展激活市场活力。目前,深圳产业集群密布,创新要素集聚,文化势能突出,亟待持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技术优势、创意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等充分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优势、竞争优势,服务城市繁荣发展。特别聚焦到文化领域,要充分发挥以腾讯、华强方特等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优势,利用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重优势,汇集企业创新力量,凝聚产业发展合力,推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创新升级。要充分利用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等力量,推动探索文化创意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大中小企业共进,区域优势互补,产业融合创新,让城市文化经济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三是持续完善政策协同,构建人文生态体系,为深圳发展强化系统保障。人文经济学发展强调人文精神内嵌于发展伦理,强调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和约束机制,既强调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又强调文化价值规范和引导经济行为。人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效能转化需依托系统、协同、稳健的政策支撑与保障。要从顶层设计层面为深圳人文经济发展建设提供指引,加大市场主体培育,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创新激励,引进全球人才,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通过政策集成与制度创新,持续优化文化领域营商环境,激发全社会文化创新活力。通过形成政府市场协同发力的人文生态体系,为城市文化建设、品牌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驱动,实现深圳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发展和提质升级。

文化是驱动深圳繁荣发展的深厚动能,其渗透城市发展的全领域实践,激活创新创造活力,形成强大城市吸引力,在促进城市繁荣发展、塑造现代化文明形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圳以“软性资本”重塑发展逻辑,以人文活跃带动经济的繁荣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物质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鲜活样本。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深圳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多层次、系统性的战略布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人文经济的辐射力和引领力,形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圳表达”,为城市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深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