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深圳特区报

新征程担当好先行示范历史使命

日期:08-26
字号:
版面:[db:版面标题]       上一篇    下一篇

范恒山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年来,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体制创新的排头兵,深圳没有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交出了高质量的深圳答卷,发展成为经济发展高地、科技创新高地以及协调发展高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接受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采访时说,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圳应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继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深圳已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协调发展三大高地

回顾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年来取得的成就,范恒山表示,深圳已发展成为经济发展高地、科技创新高地以及协调发展高地。

“深圳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经济发展高地。”他具体描述,从经济总量看,经过数十年高速发展,2024年深圳GDP已达3.68万亿元,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从产业结构看,45年来,深圳发展成为产业链比较完整,产业结构比较现代,正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占比较大,如电子信息产业、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发展迅速,处于世界前列;前瞻性布局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从企业看,45年来,深圳涌现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知名的头部企业,如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顺丰等等,这些头部企业创造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

同时,他认为,经过45年的努力,深圳也已发展成为科技创新高地。其突出亮点:一是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0年、国内专利授权量连续6年居全国城市首位;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众多,2024年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企业成为创新主体,90%以上的创新活动由企业主导;三是在5G通信、超材料、基因测序、新能源汽车等前沿技术领域都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性成果;四是培养和集聚了一大批科研人才和创新人才,汇聚天下英才为深圳所用。

“45年来,深圳还发展成为协调发展高地。”他表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全域城市化;二是实现各类人群的协调发展,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都得到了有效保障,均等化程度较高;三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着力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深圳连续七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连续举办两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凝聚起建设文化强国的磅礴力量,主动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打造出《咏春》《深AI你》等一系列强势出圈的文艺精品,城市文化软实力不断跃升。

他认为,深圳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大力支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予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崇高使命,为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

同时,深圳充分用好中央授权,勇担先行先试的使命,坚持从实际出发,紧扣生产力发展、人民迫切需求以及经济运行中的难点堵点,制定和推出有效的改革举措,确保改革抓准抓实抓深抓细。

深圳是全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范恒山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加快锻造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不仅在“量的合理增长”上走在前列,更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勇当尖兵,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排头兵。

首先,自主创新进一步增强。深圳通过推进体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202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3.3%,总量居全国第一。

其次,产业升级进一步提速。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谋划未来产业。

三是开放合作进一步加快。一方面,深化对内开放合作,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从一般的商品流动、资本要素流动上升到制度性开放,实现高水平开放。

四是绿色转型进一步深化。深圳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绿色转型的政策举措,发展绿色产业、绿色能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生活,提高经济社会的绿色化程度。

五是共享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各类人群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增强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加快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作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率先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范恒山对深圳积极发展低空经济的做法给以高度评价,“深圳提出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做出了规划,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体现了深圳的决心和信心。深圳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具有明显优势,大有可为。”

他认为,深圳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打造低空经济第一城具有很多优势:一是场景丰富,产业完备且层次高,与低空经济有很强的匹配度;二是低空经济的基础条件好,尤其在消费级无人机制造领域占据全球市场70%的份额,已集聚1900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此外,深圳的数字经济发展和智能化建设快速,为低空经济健康发展和安全运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条件。

他建议,深圳发展低空经济,要从地区的实际出发,确立发展的重点、步骤和目标,循序渐进。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项目。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特别要重视和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复合型、交叉型人才体系。

新征程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范恒山说,“希望深圳以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为新的起点,牢记总书记嘱托,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一是着力打造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实施高标准联通,尤其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

二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这关系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应对复杂的外部形势,关系到长久的发展能力,也关系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持续满足。

三是着力推进全域实现共同富裕。深圳在发展中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四是着力书写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精彩深圳故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全市各项工作互促共进、同频共振,进一步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庄宇辉 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