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黄康生采写/本报记者潘洁婷
逆风而行:生命通道上的坚毅担当
“家里窗户被吹破,雨全灌进来了,三个孩子吓得直哭……”10月5日下午2时30分,海安派出所的求助电话在狂风中急促响起。谭女士的哭喊声里满是绝望,而这样的紧急求助,在台风登陆前后不断涌向各级应急指挥点。民警们没有丝毫迟疑,顶着几乎能将人吹飞的狂风赶赴现场,将谭女士和三名年幼的孩子稳稳转移至水井社区安置点。当温热的粥碗递到手中时,谭女士眼眶泛红:“在这里,我心里踏实多了。”
安置点内的守护同样温暖有力。坑仔村后备干部何运适在巡查时,发现王婆婆正背着包裹准备离开。“您去哪?”何运适急忙拦下老人。得知老人因牵挂家中未锁门,放心不下想回去查看时,他当即决定护送老人。两人在风雨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到老人家中仔细检查,重新锁门后,又小心翼翼将其送回安置点。“有他在,我们放心。”村民们的由衷称赞,是对这份责任担当的最佳认可。
同样的坚毅,在坡头区南三镇演绎着生命救援的奇迹。10月5日上午9时许,北灶上村一名肾移植术后患者突发高烧呕吐,急需离岛就医,可南三大桥及高速入口已因防台风实施封控。“我妻子快撑不住了,求求你们帮帮忙!”求助人的哭喊声揪紧了值班人员的心。镇干部一边安抚情绪,一边迅速启动应急联动机制,与封控指挥点、公安交警等部门紧急协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条跨越封控区域的绿色通道迅速开辟,载着患者的车辆一路疾驰,及时抵达医院接受救治。家属事后哽咽致谢:“台风无情人有情,政府把我们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
夜幕降临时,遂城街道风朗村委会的救援仍在继续。5名外地游客护送急需就医的老人,倒伏的树木却将村道死死阻断。驻点组与村委会干部们打着手电筒,在齐膝深的积水中清理路障,锯子卡住了就用手拽,树枝划破了皮肤浑然不觉。“快!再快点!”风雨中的呼喊里,是湛江人不向天灾低头的坚毅。最终,生命通道准时打通,游客顺利抵达县城医院。
微光汇聚:凡人善举中的坚韧力量
台风肆虐的街头,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10月5日下午4时许,赤坎街头一名老人被狂风卷得几乎悬空,只能死死抱住路边大树,身体在风雨中剧烈摇晃。危急时刻,家住寸金华府小区的莫先生在微信群看到这个消息,抓起雨衣就冲进风雨。他弓着身子逆风前行,每一步都要与呼啸的狂风抗争,终于稳稳扶住摇摇欲坠的老人,一步步将其护送到安全区域。这位未曾留下全名的“雨衣大哥”,用凡人善举诠释着湛江人的坚韧。
更令人动容的救援发生在海滨大道的十字路口。5日中午1时许,一辆轻型货车被狂风掀翻,三名驾乘人员被困车内。23岁的“00后”辅警林荣幸正在附近执勤,他目睹货车侧翻的瞬间,立刻朝不远处的汽修店挥手呼救。汽修店老板毫不犹豫地带着锤子赶来,两人在狂风中合力砸破挡风玻璃。“风太大了,货车一直在晃,我生怕他们被玻璃割伤。”林荣幸事后回忆,手部被玻璃划伤也浑然不觉。当被困者获救后,两人又与群众手拉手组成“人墙”,将三人护送至安全地带。
专业救援队伍的坚韧身影,更是风雨中最可靠的支撑。10月5日晚上8时30分,湛江市蓝天救援队在徐闻县大水桥平渠发现一名被困水中15分钟的男子。队员们顶着湍急水流展开救援,刚将人救上岸,又发现一辆汽车内有1岁孩童呕吐不止,同时远处传来落水呼救声。队长当机立断:“两人送孩子去医院,其他人下水救人!”在漆黑的雨夜中,队员们分工协作,最终成功解救两名受困者,用专业与坚韧书写着责任担当。截至10月5日18时,仅湛江消防就处置台风相关警情67起,营救10人、疏散转移57人。
向阳而生:灾后重建中的坚强底色
10月6日清晨,台风“麦德姆”已渐渐远去,但城市满目疮痍:倒伏的树木阻断了道路,断裂的电线悬在空中,积水深处暗藏险情。然而,天刚蒙蒙亮,湛江的街头已响起劳作的声响——从党员干部到普通市民,从企业商户到救援队伍,一场灾后重建战迅速打响,汇聚成“坚强”的磅礴力量。
受台风及雨势影响,全市多条道路出现断枝散落、阻塞道路、积水淤堵等情况。湛江交警连夜对阻断道路的倒伏树木、断枝残叶进行切割、清运,扶正加固护栏,拖移故障车辆。同时加派警力开展全域巡逻管控,发现倒伏树木、广告牌等障碍物时,小件障碍由执勤人员即时清理,大件障碍第一时间上报交通指挥中心并同步增设警示标志。加速路面积水排放,排除安全隐患。
6日清晨,在海滨大道北段,数十名身着迷彩服的海军官兵成为最早投入清障的力量。他们挥舞着铁锹、电锯,将粗壮的倒伏树木锯断、搬运,汗水浸透了衣背,却没有人停下歇息。“早一分钟清障,群众就能早一分钟恢复出行。”一名官兵抹了把脸上的汗水,转身又扛起一截断枝。在赤坎区康顺路,消防员们或攀爬树干切割危险枝干,或在地面合力搬运木材,市民群众自发加入队伍,铁锹与砍刀的碰撞声交织成灾后重建的交响曲。
在霞山区解放街道民享东社区的清障现场,社区工作人员、街道干部、人民医院职工、民兵队伍并肩作战,有的清理断枝,有的疏导积水,有的排查隐患。“大家搭把手,把这棵树抬到路边!”随着一声呼喊,十几双手同时抓住树干,齐心协力将其移开。廉江城北街道的干部职工则分片包干,对辖区主干道的倒伏林木、破损广告牌进行全面清理,力争最短时间恢复道路畅通。
电力抢修现场,同样是争分夺秒的战场。台风造成电网严重受损,1.3万名广东电网铁军取消休假,1万余名抢修复电支援人员带着170台应急发电车、550台应急发电机坚守岗位。湛江供电局早在4日就将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台风一过,抢修人员立刻奔赴各个故障点。“一户都不能少,我们一定尽快恢复供电。”抢修人员的誓言,在晨光中格外坚定。
企业的担当同样温暖人心。美立园林机械负责人郭远树得知灾后清障急需工具,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免费支援10台油锯用于救灾。“看到大家都在为恢复家园拼命,我也想尽一份力。”郭远树的话语朴实却有力,这些油锯迅速分发到各清障点位,大幅提升了树木切割、道路疏通的效率,成为灾后重建中的得力帮手。
从台风登陆时的紧急救援,到风雨减弱后的清障复产,湛江大地上的每一个身影都在诠释着特殊的城市精神。海安镇党员干部的一碗热粥、何运适对王婆婆的往返护送,郭远树捐赠的10台油锯,是于细微处见真情的温暖;林荣幸砸向车窗的锤子、“雨衣大哥”伸出的援手、蓝天队员的水中救援,是危难时显担当的勇敢;官兵警察们的汗水、电网铁军的坚守、市民群众的自发参与,是风雨过后重建家园的希望。
正如湛江红树林在潮起潮落中愈发繁茂,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核也在一次次风雨洗礼中愈发鲜明。台风“麦德姆”带来了破坏,却见证了湛江人的坚毅担当、坚韧品格与坚强意志。当阳光重新洒满湛江大地,那些风雨中的逆行身影、温暖瞬间,早已沉淀为这座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湛江儿女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迎风而上、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