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中秋夜读月夕诗

日期:10-05
字号:
版面:第3版:阅读+ 百花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我看来,中秋节里装着的不仅仅是飘香的月饼,不仅仅是儿时跟着奶奶娇声稚气地唱着的拜月歌,里面还整整齐齐地叠放着含泪的端详、激动的拥抱、团聚的喜悦和翘首的期盼、一脸的无奈、绵长的愁思及闪闪的泪花……

  中秋之夜,明月朗照,万家灯火,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这简直就像一本厚重的书。那万里夜空、金黄的圆月、皎洁的月光,那崇山峻岭、江河大海、鸟鸣虫叫、草木鲜花、小桥流水……不就是书中热切呼唤、寄托思念和情意绵绵的句子吗?

  明月下,无数双眼睛直勾勾地望着高挂的月亮。其中,有问、有怨、有落泪……而我却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字一句地读着这用情和泪写成的诗篇。

  那年的中秋,我沐浴在月光中,面对这本漫无边际的书,专心致志地读了一遍又一遍。

  月光融融,虫声和鸣。那一刻,我读到唐·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中秋之夜,月光明亮,与亲人相隔万水千山。诗人满怀愁绪,望月而思,望月而叹,望月而盼。这份思念亲人之情是那么的纯朴,那么的炽热,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啊!如此佳节,如此美好的月色,只是诗人在望月怀远吗?肯定不是。同诗人一齐翘首望月,思乡怀亲的成千成万啊!这份浓浓的亲情,就像长江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你看奋战在全国各条战线的建设者,他们以事业为重,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在举国同庆的中秋佳节,把滚烫的思乡怀亲深埋心底,坚守工作岗位,默默地奉献。特别是人民子弟兵,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站岗放哨,保卫边疆,保卫祖国。从而使全国人民安居乐业,幸福生活。这些人,热情似火,心灵如明月!

  清辉凌凌,凉风轻拂。唐·白居易的《八月十五夜湓亭望月》跃于眼前:“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此刻的诗人心潮起伏,一脸愁绪。望月长叹,叩问婵娟:世事何以这样难料?人生路何以这么曲折?命运何以这样不公?不必叹息,不必怨恨,必须明白: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条条笔直,定有弯弯曲曲;人生的航船不可能时时一帆风顺,定有起伏颠簸;人生的港湾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定有波浪翻滚,惊涛拍岸。面对挫折,面对低潮,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信心,鼓起勇气,一往无前!

  月华如练,星河璀璨。啊,这不是一首被月光涂得亮晶晶的词么?对!这首词正是明·徐有贞的《中秋月·中秋月》:“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读着它,我仿佛在聆听一位睿智老人的谆谆教诲:人生无常,世事多变。勿受其扰,稳住阵脚。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的一切美好,坚信明天会更好……这首词,给在困难面前畏惧退缩的人一个响亮的警钟;给在挫折面前萎靡不振的人点亮了明灯!

  月光亮堂堂,地上铺轻纱。一发发的烟花直冲天空,炸出了一片光芒,炸出了五颜六色。“呜——噼啪”烟花的爆炸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的响声久久回荡在广阔的夜空。

  这时,家家户户门前的院子灯光灿烂,方桌上都摆满了水果和月饼,一家大小都在拜月亮。他们边拜边唱着一直在村中流传的拜月歌:“拜月爹,拜月娘,拜来秋风阵阵凉。拜月爹,拜月娘,拜来家家堆满粮。拜月爹,拜月娘,拜来和睦和帮忙……”“月亮光光照四方,照得稻谷放满仓。月亮光光照四方,阿妈喂蚕我种桑……”“拜月娥,拜月娥,鼓钹声声响着锣。送来安康呀送来禾……”大人唱,小孩子也跟着唱。这家唱,那家唱,整条村都在唱!拜完了,全家人就边吃月饼边赏月。小孩子却余兴未尽,再唱再跳,蹿这跑那,哈哈大笑,家家乐融融。

  隔壁的耄耋老人张婆婆坐在椅子上,手拄拐杖,深情地望着夜空中的明月,发自内心的感慨:“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如今的生活呀,比蜜糖还甜,比蜜糖还甜!”这情景,难道不是一首活生生的月夕诗吗?这首诗比任何的古诗词都活泼饱满,都清丽生色,都精彩绝妙,都扣人心弦!

  岁月如梭,四季轮回。乙巳的中秋摇着桂月的轻舟翩然而来。它靠岸的当晚,我一定又捧起这本书聚精会神慢慢地看,细细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