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简陈明
通讯员王鸿浩许柳敬冯谨
近年来,作为广东对接海南自贸港的南门户、湛江与海南联动发展的先行区,徐闻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加速“与海南相向而行”,通过“联动发展、绿色赋能、民生为本、生态优先、作风护航”的多维实践,交出一份既有“发展力度”又有“民生温度”的亮眼答卷。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站在海南自贸港封关的历史节点上,徐闻正以“全方位突破、多领域出彩”的姿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抢抓时代机遇借琼州海峡“黄金水道”扬帆远航。
全力加快与海南联动发展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将正式启动封关政策,这座与海南隔海相望的小城,正从昔日的交通末梢,蜕变为广东对接服务海南自贸港的南门户城市,全力打造湛江与海南联动发展的先行区。
徐闻拥有全国最大的客货滚装码头,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为目标,打造出与海口新海港区的最短航线,实现“全互通、零换乘”的便捷体验。2025年春运期间,徐闻港车流量突破90万辆次,旅客吞吐量达319.8万人次。
交通枢纽地位的稳固,为徐闻与海南的产业联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徐闻主动对接海南自贸港政策,积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37项,设立国际企业(徐闻—海口)科技创新中心,搭建起粤琼科技合作的桥梁。
2025年,徐闻与海口秀英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新性地建立“港港联建”党建共同体,打破地域壁垒,在现代农业、物流、文旅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目前,徐闻片区物流园项目已启动建设,预计年处理货物量超500万吨,将成为粤琼物流通道上的重要节点。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提速,徐闻创新性地提出“海南总部+徐闻基地、海南前端+徐闻后台”模式,积极谋划建设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徐闻片区。截至目前,示范区内共有开工项目8个,总投资额35.3亿元。
徐闻正加快在琼州海峡北岸打造服务海南的辅助型产业集群,以工业制造、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为基础,构建为海南主导产业提供高端服务的后援基地。位于南山片区的徐闻临港物流园项目,将成为面向琼州海峡双向联动的物流集散中心,海南自贸港联通国内大市场的综合保税、加工增值产业集聚区,以及服务“泛海南”共同体的跨境商贸供应链管理平台。未来,货运车辆不再需要频繁过海,而是通过集装箱多式联运等方式将货物流通。
以绿色产业激活县域经济发展
作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中国十大生态菠萝产区”,徐闻今年以来以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绿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为抓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产业“含绿量”持续转化为发展“含金量”。
凭借三面环海、光照充足的地理优势,徐闻将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截至2024年,全县风电装机容量已达244.2万千瓦,持续领跑湛江市新能源发展赛道。
今年3月,徐闻在海口签约的27个重点项目中,6个新能源项目尤为亮眼,涵盖储能、生物质能、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从“单纯发电”到“全产业链布局”,从“近海开发”到“深远海探索”,徐闻正以“追风逐日”的加速度,向着国家级绿色能源高地稳步迈进。
今年以来,徐闻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重点打造菠萝、良姜、生蚝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特色农产品从“初级售卖”向“精深加工”转型,从“地域特产”向“全国知名品牌”升级。
走进徐闻县菠萝产区,35万亩菠萝田连成一片“金色海洋”。据统计,2024年徐闻菠萝年产量约78.8万吨,产值达54.5亿元。近日,徐闻金兴农业专业合作社与全球知名果蔬企业都乐(上海)水果蔬菜贸易有限公司签署《农产品采购合作协议》,未来将通过标准化分拣、冷链运输销往全球。
目前,徐闻已规划建设生蚝养殖加工产业园,推动生蚝从“鲜活售卖”向“即食罐头、蚝肉干、蚝油”等深加工产品延伸,力争将生蚝产业打造成继菠萝、良姜之后的又一百亿级支柱产业。
如今,这座镶嵌在琼州海峡北岸的“绿色明珠”,正以产业“含绿量”的持续提升,推动发展“含金量”不断增长。
以民生实事绘就幸福底色
今年以来,徐闻以“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成果,为全县百姓绘就了一幅充满获得感与幸福感的生活画卷。
教育是民生之基,徐闻今年将优质教育资源延伸与校园安全保障同步推进,不仅完成了县职业高级中学迁建工程,还为全县15个乡镇(街道)的中小学(幼儿园)筑起了17328米长的“安全围墙”。1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牵头构建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共享机制,通过“乡镇园带村园”的模式,让村幼儿园的老师定期参加乡镇园的教研活动。
医疗保障则是民生之需的“重中之重”。徐闻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对全县19家医院(含乡镇卫生院)进行修缮,维修损毁的基础设施与医疗设备,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对于低保人员、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徐闻今年持续提高保障水平,不仅上调了低保、特困人员、孤儿的基本生活补贴,还优化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机制,逐步缩小城乡社会救助差距,让每一个困难群体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温暖。
老年人的“养老安心”更是徐闻民生工作的重点。今年,徐闻为全县14万余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统一购买了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从日常跌倒摔伤,到意外交通事故,都能获得相应理赔。
驱车驶入曲界镇“菠萝的海”景区,一条彩色沥青铺就的“彩虹公路”格外亮眼,这条“彩虹公路”,正是徐闻“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徐闻累计投入数亿元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如今,一条条农村公路不仅成了“致富路”,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新动能”。
今年,徐闻在农村污水治理上走出了一条“创新路”,建起了湛江市首个农村“资源驿站”。在曲界镇田洋村,作为湛江首个“驿站型”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它不仅配备了日处理能力120吨的AO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资源罐),还整合了光伏储能、汽车充电桩、旅游服务、徐闻优品展、休闲书屋等多重功能。据了解,徐闻今年要完成141个农村污水治理新建项目、318个改造提升项目,覆盖14个乡镇,实现全县1271个自然村污水治理100%全覆盖。
以“绿”绘就生态环境新画卷
在徐闻南山镇的红树林湿地里,黑脸琵鹭舒展翅膀掠过水面,白骨壤的气生根在潮水中轻轻摇曳。这幅“林茂、鸟欢、海蓝”的生态图景,正是徐闻深耕“生态平安环境”、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徐闻按下了红树林修复的“加速键”:2024年,完成和安镇、新寮镇、锦和镇449.24公顷红树林的修复与营造,建成全市首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全年累计修复红树林8163亩,让“绿色海岸线”在东部沿海绵延铺开。
法治的“盾牌”更让红树林保护有了底气。2024年,徐闻人民法院红树林司法保护工作站在和安镇揭牌,成为守护“海上森林”的“前哨站”。全国首份珊瑚礁司法保护令在此落地,多部门协同治理的“组合拳”,让破坏生态的行为无处遁形。如今,徐闻的海岸线上,成片的红树林已成为“鸟类天堂”。
2021年,湛江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该项目涵盖红树林修复、海堤改造、海湾治理三大板块。截至目前,该项目进展已达89%,让“岸绿、滩净、海蓝”的愿景照进现实。
全域生态安全,既要“护海”,也要“治陆”。徐闻近年来持续攻坚水污染治理,建成8个镇级污水处理厂、200个农村污水处理站,让地表水Ⅲ类以上水体比例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徐闻蓝”成为市民朋友圈里的常客。
如今,徐闻的生态实践正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角尾乡、曲界镇等典型镇以生态为底色,培育特色产业。一个个村庄依托良好生态,发展乡村旅游、绿色农业,让“生态平安环境”成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以作风之“实”筑幸福之基
“从网上申报到拿到营业执照才2小时,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徐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前,刚办完手续的一位个人工商户摩挲着崭新的执照,语气里满是惊喜。这是徐闻县深化作风建设、惠及民生的生动切片。
2025年以来,徐闻推进作风建设,将“实干担当”刻进政务服务、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的每一个环节,从政务大厅的“效率提升”到田间地头的“泥土脚印”,用作风之“实”浇灌出百姓的幸福之花。
2025年,徐闻政务服务中心梳理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38项,涵盖企业开办、社保参保、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业务,将企业开办时间从原来的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部分简易事项实现“小时级”办结。
为提升服务温度,政务服务中心还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审批效率大比拼”活动,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干部考核核心指标,推动审批时限平均缩短60%。如今,在徐闻,“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已成常态,政务服务的“快节奏”与“暖服务”,让群众的获得感从指尖直抵心间。
“干部脚上的泥土多了,与群众的感情就深了。”2025年,徐闻县委组织部牵头开展“干部驻点帮扶”行动,386名驻村干部下沉到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解决难题,累计为群众办实事2300余件。
作风建设的成效,在“百千万工程”的推进中更显亮眼。2025年,角尾乡、曲界镇、迈陈镇、下桥镇4个典型镇紧扣“1+4+7+9+N”建设要求,以“规划先行、机制创新、项目落地”为抓手,交出了一份“作风硬、发展快”的答卷。
角尾乡瞄准“全国爱情主题滨海旅游目的地”,推动放坡村、灯楼角创建国家3A级景区;曲界镇以“菠萝特色小镇”为核心,举办两届“菠萝的海”马拉松,让“菠萝IP”走向全国;迈陈镇立足荔枝和北运蔬菜优势,打造“中国大陆第一颗先熟荔枝”基地。更令人振奋的是,近日,锦和镇凭借农业渔业资源优势,获评第三批省“百千万工程”专业镇。当地的百姓深有感触说:“干部作风变好了,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