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百千万工程”蝶变焕新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第T06版:创新谋跨越 实干谱新篇       上一篇    下一篇

  雷州东西洋田早稻收获季,田野满眼金黄。 本报记者 郎树臣 摄

  位于雷州经开区的广东大毛牛新材料生产基地。 本报记者 李忠 摄

  雷州经开区乐田公社食品加工厂。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沈塘镇揖花村风景如画。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雷州西海域海洋牧场上,一排排深水网箱整齐排列,蔚为壮观。 本报记者 张锋锋 摄

  深耕蓝色粮仓,雷州流沙湾海洋牧场捕捞场景。本报记者 李忠 摄

  本报记者钟邦国

  今年以来,雷州市紧紧围绕省委、湛江市委的部署要求,统筹推动“百千万工程”有序有力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坚持高位推动

  统筹效能实现新变样

  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雷州市委常委会会议坚持每月专题研究“百千万工程”相关工作,确保方向不偏、力度不减。雷州市委主要领导亲自抓统筹、抓落实,今年以来已主持召开15次“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现场办公会,推动典型镇村培育、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难点工作加速突破。

  今年4月,雷州市成立了“百千万工程”工作指导组,通过现场调研、随机抽查、巡听旁听等方式开展常态化工作指导,推动问题解决和任务落实。该市还印发了《市领导同志挂点联系“百千万工程”工作方案》,打造“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挂点领导协同抓”的“一竿子插到底”的领导机制。

  规范日常运转,提升工作效能,雷州市领导常态化驻点办公,该市指挥办坚持每周一工作例会制度,研判部署当前重点工作,确保及时跟踪落实。雷州市还定期召开调度会议,全面掌握该市各镇(街)、各部门工作推进动态,及时协调典型镇村培育、风貌管控提升等工作中遇到的卡点堵点问题,确保各项部署高效落地。该市同时还注重配强人员力量,积极筹备成立“百千万工程”事务中心,核定13个事业编制,为各项任务落地提供坚实人力保障。

  细化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责任,雷州市围绕“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制定印发了《雷州市2025年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安排》《雷州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指标”》《2025年雷州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任务分工表》,严格落实“工作清单化、清单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要求,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进度。

  严格督查问效,倒逼工作落实,雷州市指挥办督导组联合该市纪委监委、各工作专班开展专项督查,聚焦上级领导督办事项,紧扣193项重点工作任务、53项督查要点、37项监测目标指标开展精准督查。今年以来,雷州市指挥办已就典型镇村培育、风貌示范带建设等滞后工作约谈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13次,通过“通报+督办+约谈+问责”的组合方式,层层传导压力,以强有力的督查问责倒逼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夯实产业根本

  县域经济实现新变样

  注重集聚发展强工业,雷州市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发展理念,把经济开发区和临港经济区建设作为工业发展主战场,集中精力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4大主导产业,全面加快工业发展。在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雷州累计投入资金17.59亿元推进园区“七通一平”建设,近期建设道路29段,共36.08公里,在建污水处理厂2座,新建110KV变电站2座,饮水、供气等设施同步推进建设中。该市还大力开展“一把手”招商,坚持“链式招商”“园中园招商”“以商招商”,目前累计签约入园项目86个、签约投资额达555.81亿元,乌石油田群、大毛牛等16个项目投(试)产,产业集聚化发展初具雏形。

  注重特色发展优农业,雷州积极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建强“雷乡优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推进菠萝产业园、白沙镇丝苗米产业强镇、金鲳鱼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等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持续深耕“蓝色粮仓”,大力推动深远海养殖,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50个、2万立方水体桁架平台3个,全国首个自主升降海洋牧场平台“湛农1号”下水投产。

  注重融合发展兴文旅,雷州市加快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推进农民协会旧址、宋园等文化遗址保护修缮;完成《雷州市西海岸滨海旅游区一体化统筹及滨海地段分区规划》编制,以乌石天成台、纪家盘龙滩、企水赤豆寮岛为主体,开发建设雷州市西海岸滨海旅游度假区,着力打造高水平滨海旅游目的地。

  做强县城载体

  城镇化发展实现新变样

  稳步推进城市扩容提质,雷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常驻指挥部办公,高位推动雷州新城建设,新城区综合规划编制已于今年7月23日通过雷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审核;高效完成征地4694亩,明确1亿元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资金用于支持污水处理厂、生活配套及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首期谋划实施的2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15.14亿元)加快推进,“三横四纵”主干路网建设完成78%,三甲民营医院全面建设,雷州市人民法院审判庭、以及该市的气象站搬迁、工人文化宫、第十二小学分校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同时,该市还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有序推进旧城区排污、排水、道路等市政设施补短板工程。

  持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雷州通航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滨海旅游公路先行段完成投资1.025亿元,国道207线城区改线工程完成投资2.41亿元;湛海高铁、环北工程(雷州段)等重大工程有序推进。

  筑牢风貌基础

  镇容村貌实现新变样

  大力推进典型镇村培育建设,雷州市持续巩固首批典型镇龙门镇和第二批乌石、覃斗、英利3个典型镇培育成效,高质量推进第三批6个典型镇培育工作,先期统筹培育资金1.08亿元,加快推进“七个一”项目建设,预计今年10月基本建成。同时,该市还加强镇圩“六乱”整治和环境秩序管理,分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定期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联合城综、交警大队、镇执法队等力量常态化整治“六乱”,规范商家店铺经营行为;投入资金1.27亿元,推进第一批、第二批共27个典型村培育建设,依托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做强富民兴村产业,成功打造处井村房车旅游、足荣村农文旅经济、岭下村民宿经济、赤尾村“千年红荔”、扶柳村绿茶等一批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在雷州,每个村安排200万元积极推进培育第三批典型村68个,全部完成乡村规划编制,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工作深入推进。

  聚力攻坚人居环境整治,雷州市全面开展“万村清洁”行动,建立市镇村三级垃圾治理管护长效机制,落实常态化明查暗访、“黑点”“黑榜”动态管理、全民动员、考核奖惩等八项机制,通过电视台曝光、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强化整治和监督;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863余吨、清拆村庄危房、乱搭乱建7.57万平方米。雷州市2248个自然村,已推动1624个自然村落实垃圾治理收费制度并在全市全面铺开。目前该市各行政村已经100%达到干净整洁标准,其中82.87%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全力促进城乡风貌提升,雷州市大力开展乡村绿化行动,今年完成植树29.65万株;打造完成16条风貌管控提升示范带,覆盖19个镇(街)369公里,累计投入资金约3.44亿元,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1.34万余栋。

  聚焦改革关键

  发展环境实现新变样

  加快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雷州统筹推进东西北中四个片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率先实施的中部片区(龙门镇)方案于今年6月13日由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同意,先期谋划项目20个、“万亩方”1个、“千亩方”2个,新增耕地面积487公顷;项目预计资金投入约为14.79亿元,预期收益约17.70亿,目前已开工项目4个。

  持续深化县域投融资体制改革,雷州市以深化县域国资国企改革为抓手,全力支持雷发集团、园区投资公司做大做强,有序推进雷发集团债券发行工作。目前,雷发集团已成功获得农发行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及多家金融机构的融资授信,并组建起规模达3亿元的产业基金,为雷州实体经济持续注入强劲活力。

  健全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雷州因地制宜引导镇村集体经济创办“强镇富村”“强村富民”公司,目前已成立5家;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整治工作,雷州今年以来完成整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32宗,推动资产上图8319宗,通过“粤农交”成交207宗,成交总金额8933.37万元。

  凝聚社会合力

  参与氛围实现新变样

  强化宣传发动,雷州市印发实施《雷州市2025年发动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九大行动方案》,广泛动员群众主动投身于“百千万工程”建设;积极开展“6·30”助力“百千万工程”活动,累计认捐资金1193.25万元;深入开展“双百行动”,今年实施合作共建项目23个,目前已完成项目8个;积极开展“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一会帮一镇”等行动,实现21个镇(街)商会帮扶助力全覆盖。

  深化帮扶协作,该市用足用好纵向、横向等帮扶力量,在省2024年度评估总结中,纵向帮扶工作综合成效和重大项目建设分领域成效均被评估为较为突出。

  用好央企助力,雷州推动中建、中铁等央企对接助力13个乡镇,采取“公益+微利”合作模式,聚焦典型镇村建设、风貌提升等实际需求和重点任务,积极谋划项目73个、总投资额11.27亿元,目前,已完工项目52个、投资额1.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