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林宇云通讯员郑东亮
街道上新安装的橙色充电桩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味美控股车间里智能设备正进行投产前最后调试,中国蚝都交易平台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木兰·农创谷的艺术中心访客络绎不绝,高铁新城片区施工现场机器声隆隆作响……
行走在霞山大地,从产业车间到乡村田野,处处可见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场景,涌动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在“每周七个半天抓经济”工作机制推动下,今年以来,霞山固定资产投资一路领跑全市,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乡村振兴多点突破,亮点纷呈。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33.29亿元,同比增长4.7%;1-8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64亿元,增长21.3%,增速全市第一;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3亿元,同比增长12.9%,总量、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固投增速领跑全市
项目落地跑出霞山“加速度”
走进位于华港工业园的味美控股生产车间,崭新的设备排列整齐,四条智能生产线上,工人们正紧张地进行投产前的调试工作。日前,首批在霞山生产的30台智能微波炉已发往外地,第1台咖啡柜已产出,冷柜等设备已进入试产阶段。
“从签订合作协议到落地生产,只用了三个多月!”味美控股负责人张菊平的赞许道出了霞山营商环境的温度。作为霞山区“以投带引”招商标杆,味美控股与霞发集团联手打造速食产业集群,项目不仅享受免租金厂房,更在政府全程代办服务下,高效完成总部迁移、外资转内资、公司注册等手续。霞发集团还提供临时生产工厂保障企业过渡,推动企业完成B轮融资。按照规划,企业2026年预计产值3亿元,2028年将突破15亿元,计划2029年前完成上市,三年内打造10000个销售终端。
这样的“霞山速度”并非个例。京东电器城市旗舰店湛江人民大道店开业在即。有赖于霞山代办专员全程跟进解决场地审批、工商注册等难题,这个京东自营的粤西首店从有投资意向到真正落地,也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速度背后是霞山区“硬核”举措支撑。区委、区政府成立固投工作专班,将任务分解到七大投资领域,明确职能部门与街道责任。针对重点项目制定“三张清单”(未开工重点项目、重点发力项目和政策性资金项目),实施存在问题销号式管理机制,“每周调度看进度,每月协调解难题”成为常态。在广湛高铁湛江北站和高铁新城建设中,征拆团队三个半月完成167栋房屋和谐拆除、2000余座坟墓顺利搬迁,如期完成土地征拆任务。1-6月该项目及配套工程完成投资21.3亿元,占全区固投的41.3%。
要素保障精准发力,项目建设干劲“满格”。土地方面,霞山区通过盘活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再开发腾出发展空间;资金方面,推动房企与金融机构对接,8个融资白名单项目获7.24亿元放贷。同时,霞发新兴产业基金正式成立,10.1亿元资本聚焦新能源、高端制造,加上已落地的华药蓝湾基金等,四只基金矩阵总规模超24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资本活力。
海洋经济多点开花
“蓝色引擎”激活新动能
“嘀——”中国蚝都产业融合示范区交易大厅内,电子屏订单数据实时跳动,一笔成都订单从接单到装车不到半小时。自2025年2月交易平台成立以来,已产生201笔订单,总金额达5877.5万元。
粤之宝生蚝净化及加工基地内,海水通过专用管道送入车间,结束了商家“货车拉海水”的历史。这家粤西最大的生蚝单品加工厂,净化生产线即将投入使用。
依托闲置汽车客运站打造的中国蚝都产业融合示范区,整合新湖大道100多家水产品商户,91家蚝产业企业单位签约入驻,整合77家蚝农、5万多亩蚝排资源,构建全国首个生蚝全产业链线上线下闭环体系。总投资约33.5亿元的园区建成后,将形成完整产业集群,擦亮“湛江蚝”招牌。
霞山28.5公里海岸线、40万吨级航道的资源禀赋,为海洋经济提供坚实基础。以深耕蓝色经济为重点方向,霞山全力以赴推进海洋产业集聚化、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岑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内,2栋标准厂房投用,3栋加速建设,8家企业签约入驻。产业集群集聚上下游企业103家,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其中超亿元企业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上市公司1家。今年成功入选全省55个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不仅是我市今年唯一获省级认定的集群,也成为全市4个省级产业集群之一。
临港产业加速转型。落实“降低制造业成本十条”“技改十条”等惠企政策,通过工业投资、工业技改优化升级临港石化产业,全力支持东兴公司转型发展,推动湛江港石化码头有限公司实施清洁化改造项目,中冠石油化工公司获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
滨海旅游活力勃发。特呈岛56个美丽庭院、24家民宿各具特色,屿初民宿蝉联热门榜单冠军,2024年游客量突破65万人次,今年暑期再迎高峰。作为国家级低碳示范案例,特呈岛正全力创建4A级景区。上半年全区接待游客232.7万人次,增长14.3%,旅游收入23.63亿元,增长16%,“鲜美霞山”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现代服务焕新机
消费市场彰显活力
8月8日,国贸好吃街、首尔街开业。冰火菠萝包、吴川烂锅炒粉等美食香气四溢,88家商户入驻的好吃街试营业客流量超3万;首尔街引进百余家潮流商家,人气爆棚。老牌商圈升级激活传统商业活力,成为区域消费中心建设的生动注脚。
新晋商圈也频传喜讯。爱琴海购物中心将于今年底开业,10万平方米商业体量搭配湛江首个独栋停车楼,将成为商圈新地标。东堤老旧街区改造项目即将启动,投资1.18亿元改造外立面与八角楼,将焕发历史街区新活力。
电商物流与总部经济齐发力。湛江南站数字电商科技产业园成省电商助力“百千万工程”展销厅,开园首年产值6000万元,孵化企业49家,带动就业超1400人,“湛江蚝”等特产通过电商走向全国。群峰大厦建筑总部入驻企业41家,年增租金及物业收入约500万元。
消费市场升温离不开优质服务与企业带动。通过“全程代办”落户霞山的京东五星电器,拉动上半年霞山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15.1%,总额达139.57亿元。特别是6月实现总量、增速全市双第一,创2020年以来最佳成绩。
鼎盛广场诚信商圈创建提升消费体验,全区完善的交通路网与充电设施为出行消费提供便利。由霞发集团投资8.2亿元在建的城市智能充电项目,盘活2400个存量泊位,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1200套、电动自行车充电桩35000根,优先解决商业中心、老街小区、产业园停车场等充电难题,成为城市特色景观。
霞山作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成熟的中心城区,随着高铁新城建设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独特优势。近日,广东省商务厅公示《关于中央资金第四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的名单》,霞山成功入列,将获得支持资金1000万元,这无疑是对霞山商业发展潜力的再一次肯定。
下一步,该区将生产性服务业聚焦总部经济,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新业态。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将加快盘活步行街、人民大道南等商圈,完善“吃住行游娱购”链条。
乡村振兴绘新卷
农旅融合铺就富民路
“以前路不好走,收入单一,现在环境美了,挣钱门路也多了!”海头街道岑擎村村民的话道出乡村的变化。
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中,岑擎村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系统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提升。精致的花园果园点缀村中,百姓话亭、古官道等一批具有温度和特色的民生设施,不仅完善了公共服务功能,更延续了乡土文脉。
在发展路径上,岑擎村创新实践“以工带村、以企促农”模式,依托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以及借助点状供地政策落地红屋山农副食品厂等两个项目,村集体经济从2022年69.7万元增至2024年236.16万元,实现跨越式增长。
离岑擎村不远的东纯村同样发生巨变。该村依托田园资源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推出玉米地露营、生态垂钓等项目,对接城市“微度假”需求。村里还建成全市首个农民公寓项目,380多套住房改善村民居住条件。2023年村集体经济达111.8万元,2025年上半年突破225万元,增长势头强劲。
在友谊街道北月村,生态旅游综合体木兰·农创谷一期完工进入二期阶段。现代建筑与田园景观交融,游客艺术中心、梯田书吧等通过艺术连廊串联,农业体验区番薯、玉米刚丰收,果树与景观树形成四季景致。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带动集体增收160万元,创造350个长期岗位。
目前,该区第一批“百千万工程”5个典型村已全部培育成功;第二批4个典型村创建指标均达标,第三批典型村正加力提速。以典型村为引领,霞山城乡风貌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条既美村庄又富口袋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2024年,全区7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总额9.28亿元,增长2.58%,实现全部行政村年收入均超30万元。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亿元,增长4.5%,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从产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到乡村田野的丰收喜悦,从商圈市集的人声鼎沸到蓝色海岸的游客如织,今日之霞山,处处跃动着澎湃的节拍。以“制造业当家”筑牢根基,以“文旅+”激活潜能,以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霞山正在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锚定新方位、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