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在湛江赶海:与大海的一次浪漫约会

日期:10-01
字号:
版面:第A05版:阅读+ 旅游       上一篇    下一篇

  在中澳友谊花园毗邻海湾大桥的滩涂上,孩子们在赶海。本报记者 李忠 摄

  海堤像一道沉默的界碑,把椰林的绿与大海的蓝轻轻隔开。

  我们站在高高的海堤上,吉兆湾就在眼皮底下。这里海湾多,礁石多。十里九湾,一湾就是一幅画。那些林立的怪石,灰黑肃穆,大的如一座座山,小的如鹌鹑蛋。兴奋的海浪“哗啦啦”地从远处奔跑过来,被灰黑的礁石一挡,雪白的浪花扑倒在石头上,碎成白花花的银子,又像是纷纷扬扬的白梅花。黑与白在风里晕染,远远看去就像一幅移动的水墨画。

  我们从海堤上下来,脱下鞋子,赤脚踩上沙滩时,海沙立刻漫上来,顺着趾缝往脚踝里钻。海沙亲吻脚丫,那感觉如同婴儿用细嫩的小手在轻轻地抚摸。

  在一望无垠的沙滩上,凹下去的小窝星罗棋布,大小如指头。这准是螃蟹、泥丁钻下去打的洞。我们蹲下来,指腹按在洞口,摸到沙粒下的微潮,就着那小洞挖呀挖,希望能捉到小泥丁。可没能享受捉到小泥丁的惊喜,倒是指尖插进沙里的瞬间,惊起几只可爱的小螃蟹,慌里慌张着跑向大海。我们追赶它。

  看到小螃蟹挥舞着小钳子,像是示威,于是我们不再追它,转身去拾贝壳。被海浪冲上沙滩的贝壳,色彩斑斓,漂亮、可爱极了。

  穿过沙滩,赤脚走到乱石穿空的礁石间,只见在石头上,或是石头与岩石的缝隙间,水洼里,黑漆漆的一片,里面长着蚝、螺、鲍鱼、扇贝等名贵的海生动物。最多的就是白色的蚝,密密麻麻地粘在黑色的礁石上,像星星挤在黑色的天空中。

  小鱼小虾们在礁石间游动,寻找回家的路。小螃蟹迫不及待地爬上礁石寻找妈妈,眼里露出焦急的目光。它太慌忙了,一不小心爬过我光着的脚,把我弄得痒痒的。我弯下腰,捡起斗胆爬过我脚丫的小螃蟹。小螃蟹以为我要对它使坏,本能地用蟹钳钳了我一下。不是很痛,就像给我挠痒。

  这小机灵鬼,应该让它回到妈妈的身边。我把它放进水洼,看它横着身子扎进石缝。

  礁石间渐渐热闹起来。一拨又一拨的游客来到这里,有些人穿着泳衣,准备下海冲浪;有些人只是悠闲自在地吹吹海风。

  渔民和游客在赶海。有些游客有备而来,提着小桶,拿着锥子、锤子、铁锹等工具,用锥子轻轻撬着礁石上的蚝;有些则是就地取材,拿矿泉水瓶、塑料袋,把挖到的蚝啊,捡到的贝壳啊,放进去。

  一对年轻夫妇牵着一个小女孩的手,怕她乱跑。“妈妈,这里有好多蚝啊,我们也挖吧!”小女孩眼尖,指着礁石上星星点点的蚝说。年轻的妈妈也经不起海的诱惑,放下矜持,脱鞋撩裙,在怪石间用纤纤十指挖蚝。小女孩连连惋惜,“要是带铁锤子来就好了!”

  我和同伴也饶有兴趣地随人群赶海。挖螺、蚝,寻鲍鱼,捉鱼、虾,觅扇贝,大家都有不少收获呢。大家说,等会儿把捉来的海鲜拿到酒家加工,吃最新鲜的海鲜。其实,我们要的不是满桶的海鲜,而是指尖触碰礁石时,大海悄悄递来的那份欢喜。

  挖累了,我们坐在高高的镇海石上。当我们走在海堤上的时候,老远就望见这块又高又大的礁石,傲然挺立于茫茫大海中。在众多的礁石中,这块刻着“镇海石”三个红色大字的礁石特别醒目,犹如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带领众礁石抵挡怒吼的海潮、咆哮的海浪,给渔民带来一方平安。下到海水中的游客无不以爬上镇海石为荣。

  三三两两的鹭鸟时而停在海石上歇息,时而在礁石间觅食,时而掠过海面,飞向远处。它们白色或黑色的身影,成了海天一色中的白点或黑点。

  站在高大的镇海石上,只见海浪拍打着礁石,碎成雪沫。急急的海浪冲到这里,又缓缓退回去,像是俯首低眉的小女子。极目远眺,沧海茫茫,帆影点点,顿有君临天下,舍我其谁之慨。

  我想起东汉末年曹操东临碣石而作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不愧是一代英雄,此诗写得沉稳雄健,气象万千,苍劲激昂。碣石、沧海、山岛、草木、秋风,波浪、日月星辰,构成一幅气势恢宏的画面。此诗虽写秋风之萧瑟,但全无自古以来文人骚客惯有的悲秋,一洗秋之悲,写出海之秋的壮美,写出海的性格。

  站在镇海石上,我默念曹操的《观沧海》,一种大气磅礴的壮美在胸中激荡,犹如眼前的海,波涛滚滚。原来千年前的碣石海景,竟与眼前的吉兆湾有几分相似:浪是一样的奔涌,风是一样的豪迈。

  这天,我穿着蓝绿相间的衣服,外披一件白色的披风。站在高高的镇海石上,头顶蓝天白云,下临碣石碧海。天、海、人同色调。我张开双臂,要拥抱这碧海蓝天。同伴“咔嚓”一声定格这一瞬间时,我脚下的镇海石,正稳稳托着这一刻的风与光。。我很喜欢这张相片,叫它“石高我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