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日华
秋天的风,经冬的调节,春的涂抹,夏的装点,显得更柔情妩媚了。它睁着明亮的眸子,脉脉地读着秋天,写着秋天,画着秋天……
凉爽的秋风飘呀飘,飘过高山田野,飘过江河湖泊。它问过蜻蜓,搂过蝴蝶,笑过蜂儿……广袤的大地,处处晃动着秋风的影子,处处留下秋风的印痕。
森林间也好,山坡上也罢,抑或是公园里,那儿的枫树都被秋风涂得浑身通红。红似夕阳,红似火焰,那么生动,那么耀眼。落日余晖映照,整棵树像着了火般,分外壮观。那红叶乌桕,秋风却把它的叶子画得红一块,橙一斑,黄一格。此颜色相间分布,远远望去,宛如华丽无比的花衣裳。对着白栎,秋风把它整个儿抹上金黄,恍若龙袍,好像袈裟。只是金黄,本以为单调乏味,可近看鲜艳,远望柔和,妥妥的质朴美感。秋风的个性真是让人难以捉摸,梧桐、银杏、垂柳被画得片叶不留。光秃秃的树枝如宽衣解带,无奈地苦笑秋风。秋天,榕树、松树、柏树颜容不改,一如既往绿意盎然。秋天不忍改其容,不但不摘其叶,倒是来个锦上添花——画笔一挥,绿颜尽泼。那叶子再添绿意,因而绿得单纯,绿得剔透,绿得发亮,让人在萧瑟的秋风中感到春意荡漾。树木棵棵,叶红叶绿,叶黄叶橙,加上绿的衬托,成了别样的风景。阳光照耀,红黄橙绿混合的颜色跟着阳光跳跃。晴朗天气,这些颜色又互不相干。雨后,这色彩极为鲜明,近看一种色,远望另一色。真是远近色不同,越看情越浓。
秋风喜欢画树,也喜欢画花。它意兴盎然,脑洞大开,一口气画了一大堆形状各异的花朵。多有趣啊,有的像绒球,蓬蓬松松;有的似喇叭,小巧精美;有的如五角星,大方得体;有的若天上的星星,娇小玲珑……花多色杂,大红、粉红、金黄、淡白、微黄、深紫、浅紫,朵朵鲜艳,清香缕缕。这是什么花?啊,看清了!是芙蓉、玫瑰、紫薇、桂花、月季……
秋天的风有着无可比拟的神奇力量。它在茫茫的田野轻轻地吹呀吹,稻禾就心领神会,纷纷脱下绿衣穿上了黄袍。于是,串串黄澄澄的稻谷就弯着腰,诚恳地呼唤农民前来收割。秋风在果园里兜兜转转,看看摸摸。于是,杮子黄了,柚子金了,火龙果红了,葡萄绿了紫了,木瓜、芒果金黄了……这成熟的水果,饱饱满满,鲜鲜艳艳,你挤我碰,作秀频频。放眼望去,田头旁,水沟边,山坡上,岭脚下,各种各样的瓜在轻拂的秋风中,只只都露出了成熟的面孔。瓜棚下吊着的苦瓜,有直有弯,有大有小,多像体操运动员在进行单杠比赛啊。绿绿的丝瓜,苗条而清秀,有的躲在密密麻麻的叶子里,十足深闺小姐;有的半遮半露,恍若羞羞答答的少女。黄绿色的南瓜即无拘无束,直躺在地上,活像一个个大肚佛。蒲瓜白绿白绿,光光滑滑,水灵灵的,煞是可爱。它,脖子细细,肚子挺挺,趣味满满。这些瓜,虽不能聚在一起畅所欲言,但时常互望互唤,讲述秋的美好,互勉多作贡献。
秋风,内涵丰富,景致别样,情感饱满。因此,它吹出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妙辞佳句。唐·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宋·朱熹的《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千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宋·晏几道的《临江仙·淡水三年》:“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便可见一斑。春风拂面,夏风习习,北风呼啸,各含其情,各有其景。但唯有在这秋风秋景中,才营造出如此清新华美,明快高旷的意境,才催生出如此悲怀伤感,凄美动人的故事。
秋风既重农事,又热心提供服务。季秋凉冰冰,秋风频叮咛。每当此时,它就会不厌其烦地告诉燕子、鸟儿、野兔、青蛙等动物,冬天将来临,作好过冬的准备。
秋天的风,给大地带来的是无限喜悦的丰收之歌,给人们带来的是词句优美的抒情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