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为党育才 为党献策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5版:阅读+ 笔谈       上一篇    下一篇

  林晓娴

  “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深刻揭示了党校的价值所在、使命所系。2025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把“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写入总则,作为贯穿全部工作的鲜明主线,为新时代党校事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党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培养造就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迫切需要汇聚各方智慧力量。党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育才”与“献策”更好统一起来,奋力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崭新篇章。

  深刻把握

  “为党育才”的核心要义

  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条例》把“为党育才”摆在党校职责首位,强调“坚持党校姓党,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质量立校,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从严治校,坚持系统观念”六条基本原则,从培训对象、内容、方式、学制、周期等方面作出系统规定,为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力提供了制度设计。

  一是突出理论教育主业主课地位。《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布局应当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以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这要求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重点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构建全员培训、全面覆盖、全周期的培训体系。《条例》提出,开展基本培训应当明确培训对象、内容、方式、学制、周期等关键要素,坚持应训尽训。要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根据规定开设相应班次,并对各类班次的主要培训对象和学制作出进一步规定,同时明确党校(行政学院)可以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视频培训班。三是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培训实效。《条例》强调有条件的党校(行政学院)应当做到集中住校培训,鼓励综合运用集中学习、线上线下、直播录播相结合、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研讨交流等方式创新教学方式,打造沉浸式课堂,推动干部、党员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深刻把握

  “为党献策”的时代要求

  “为党献策”是党校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的重要体现。《条例》专章对科研和决策咨询作出部署,强调要加强理论研究、对策研究,加强有组织科研,为党校更好服务中心大局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要加强理论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条例》指出,党校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对此,要深刻领悟“重点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的基础性价值,在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和真理性,通过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并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实践。二要完善智库机制,提升咨政质效。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咨询论证机制,完善智库与决策部门沟通联络机制,发挥好智库作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主动对接党委和政府部门,建立“需求清单+任务揭榜+联合攻关+直通报送”闭环链条,向党委政府报送有价值、能落地的决策咨询报告,真正做到“研究一个课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三要强化协同攻关,打造高端平台。坚持开门办科研,统筹校内外、系统内外、国内外资源,建设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平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牵头,省市县三级党校联动打造特色研究基地,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同、内外联动的科研矩阵,为党的创新理论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以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夯实“育才献策”根基

  “育才”与“献策”关键在人。教师队伍建设是党校(行政学院)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条例》提出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深入实施“名师工程”,为打造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提供了制度支撑。

  一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条例》第五十五条明确党校教师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热爱党校(行政学院)事业,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此,政治素质考察应贯穿教师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全过程,确保党校讲坛始终姓党。二要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原则,实施“青苗计划”“名师工程”,健全青年教师导师制、项目制、学分制等,加大挂职锻炼、蹲点调研、国情研修力度,突出做好青年教师全链条培养。畅通党校教师与党政机关、高校院所、国有企业人才交流渠道,建设既区别于公务员又不同于普通事业单位,符合党校(行政学院)发展特点的教师管理体系,充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三要营造潜心治学、悉心育人生态。“学风严谨,品德高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党校教师的基本要求。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让党校真正成为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红色学府。

  为党育才,方能薪火相传;为党献策,方能继往开来。新修订的《条例》为党校(行政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对全党办好党校、管好党校、建好党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紧抓不放”的执行力,全面落实《条例》各项规定,奋力谱写“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崭新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湛江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