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张蔓莉通讯员黎小妹图/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提供
近年来,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这家护佑百姓健康六十余载的中医名院,抓住师承教育这个关键,充分利用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指导老师、省市级名中医的雄厚人才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杏林传承型人才工程”,搭起了一套多层次、系统化的师承体系。该院现有1个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7个省市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和3个中医学术传承流派,先后培育了4位省名中医,17位市名中医,为粤西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让古老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在这道关乎岐黄薪火的考题中,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博士生导师、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肺病科学术带头人肖波,交出了一份满含温度与力量的答卷。他始终将“育中医后人”视作肩头重任,多年来,倾囊相授,严慈相济,打磨弟子的临床功底与医者初心。这份坚守终结出硕果:弟子刘晖成长为广东省名中医,稳稳扛起大旗;陈康桂(湛江市名中医、肺病科二区主任)、曾韵萍(湛江市名中医、肺病科一区主任、博士)深耕肺病诊疗领域,让流派精髓在临床一线落地生根,朱莎(内分泌科副主任、博士)则专研内分泌领域,为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支能担重任的杏林中坚梯队,就这样在他的言传身教中逐渐成型。
本期,让我们一起了解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指导老师肖波与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弟子们的“传承答卷”,看杏林传承机制如何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推动学科发展,护航百姓健康。
仁术融“湛江烟火”
创新疗法破解粤西呼吸顽疾
提到粤西“呼吸病专家”,湛江人常会想起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的肖波教授。这位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名中医,早年就拜在周瑞石、郑志道等岭南中医名家门下,把老一辈的治病精髓稳稳学到手。扎根湛江多年,肖波始终盯着粤西“临海”的地域特点——这里潮湿多雾,居民易受呼吸道疾病困扰。他没有局限在传统药方里,而是秉着师古而不泥古的创新精神,积极汲取民间智慧和现代医学新知,充分利用本地药材和海洋药物资源,慢慢摸索出一套专克呼吸系统疾病的“特色打法”。
在湛江,久咳、哮喘是不少人的“老毛病”,肖波总能用“老方子新用”破解难题。他发现,给经典的“千金苇茎汤”加几味本地药材,对付这类顽疾特别管用。有位陈姓患者,咳嗽拖了一年多,四处求医都没好,找到肖波时,干脆要求一次开二十几剂药“慢慢调”,肖波却坚持只开一周的药,还笑着说:“先喝完看看效果。”没想到一周后,患者的咳嗽竟奇迹般好了,这结果让患者喜出望外,他本没想到会这么快康复。在突破创新上,他孜孜追求。针对难缠的慢阻肺,他独创的“慢支咳喘灵”效果显著;患者急慢性咳嗽总不好,他自拟的“消咳方”能快速缓解;就连反复发作的哮喘,用他的“清肺定喘汤”也能稳住病情。这些成果不只是患者口口相传,还得到了专业认可:他牵头的《首灵健脑胶囊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拿了湛江市科技奖二等奖,《慢支咳喘灵对慢阻性肺免疫功能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也斩获三等奖。
承仁心施妙术
弟子们接棒护岐黄安康
“年轻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来多钻研。”在肖波看来,中医传承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医道精神的延续。从2018年成立肖波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至今,肖波教授先后带教过20余名弟子。这些弟子们不仅是临床能手,更是中医传承的中坚力量。
湛江市名中医、肺病科二区主任陈康桂,不仅是肖波教授学术衣钵的忠实传承者,更肩负着肖波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的领衔重任。在临床诊疗中,他将经典中医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以精湛医术为患者破解病痛困局。曾有耿姓女士受咳嗽咯痰、气喘之苦,经西医治疗十日仍未见效,陈康桂辨证施治,拟小柴胡汤、小青龙汤合排脓散加石膏之方,仅三剂便让患者症状好转十之六七,续服三剂后不适基本消退;另有一位久咳不愈的阿姨,辗转多地诊治无果,他以止嗽散为基础灵活加减,一剂药便有效控制住顽咳,尽显中医辨证施治的精妙。身兼肺病科二区主任,陈康桂在深耕临床的同时,更以传承与发展为己任,全力推动科室建设与中医人才培养:他带领团队搭建系统化传承体系,加速年轻医师成长步伐,推动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以提升科室学术影响力;针对团队成员特点制定“人有专长”的个性化培养计划,助力医护人员夯实理论根基、精进专业技能;在诊疗能力建设上,他带领科室重点开展肺功能检测、电子支气管镜等关键技术,强化慢病规范化管理,更着力突破急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救治难点,以团队之力为区域中医肺病诊疗事业注入新动能。
湛江市名中医、肺病科一区主任曾韵萍不仅是肖波学术继承人,更在博士生导师肖波教授的指导下,攻读中医博士研究生。她将肖波教授“扶正祛邪,调和气血”的思想融入肺系病诊疗全过程,尤其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稳定期调治。数年前,一位刚出院的阿叔自觉气短乏力,爬楼梯困难。曾韵萍以“陈夏六君汤”为基础方,加减补肾益气、活血通络之品,仅服三剂,患者便反馈“现在上三四楼,一口气就上去了”。她还积极指导患者练习呼吸操、八段锦,并开展自血穴位注射等特色疗法,显著提升患者免疫力与生活质量。在急重症领域,她中西并用,展现出扎实的救治能力。今年2月,一位七旬老人因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病情危急。曾韵萍带领团队在西医抗感染、纠正心衰的同时,辨证运用清热化痰、益气养阴中药,短短七天成功拔管,再通过中药配合康复锻炼,患者最终从轮椅行动恢复到可独立骑车,生动诠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她总结道,“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能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与前面两位继承人不同,弟子朱莎更是积极探索学术创新,成功将肖波的核心学术思想与内分泌学科领域深度融合,形成了兼具传承根基与时代特色的诊疗思路,并成长为内分泌病科副主任,在肖波教授的指导下,攻读中医博士,但是她主攻内分泌领域中医治疗,尤其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等。师承肖波教授后,她的临床思维得到极大拓展,尤其在对陈夏六君子汤的运用上,进一步扩大了适用范围。今年国家卫健委倡导“体重管理年”健康行动,她所在科室率先开设了中医版“体重管理门诊”,她将肖波教授主张的“脾胃为生化之源,肾为人生之本”的理念融入肥胖调理中,对超重者,辨证采用健脾祛湿(如陈夏六君汤)、温阳化痰(如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等法治疗,同时制定个体化膳食方案,如“晚饭减量、申时后不食”,往往得到很好的疗效。此外,她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也颇有经验。曾有一位60多岁的患者黄某,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0年,但是四处求医无果,最终到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就诊。经朱莎诊断为胃痛,气滞血瘀,阴虚内热。她开处方以行气活血,养阴清热,调理治疗2月,诸症悉除,让患者感激不已。
精诚传岐黄薪火
铸就学科新高度
肖波常说:“我们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才能走到今天。肯定是一代比一代强,我们的学生肯定比我们强。”这种开放包容、薪火相传的精神,让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而带动了学科发展。在传承教学中,肖波始终注重将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融合创新,更以战略眼光推动科室建设与人才梯队培育。在他的带领下,原本的肺病科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单一科室拓展为肺病科一区、二区两大阵地;人才培育成果更是硕果累累,不仅成功培育出广东省名中医刘晖,还涌现出陈康桂、曾韵萍两位湛江市名中医,陈蕴、李静、陈超平、李海新、李映等青年骨干医师也在临床实践中迅速崭露头角,以精湛医术赢得患者的广泛信赖与赞誉。依托这支强大的人才队伍,以及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与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两大优质平台,肺病科系统化梳理学术经验、提炼诊疗精髓,成功跻身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单位与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行列,在肺病诊疗领域形成鲜明且突出的优势。
中西医协同,破解咳喘难题。“以前一犯肺炎就离不开抗生素,激素用多了身体也垮,现在靠中西医结合调理,不仅好得快,复发也少了!”这是不少患者在肺病科治疗后的真切感受。该科室始终坚持“急则西医治标,缓则中医治本”的协同模式,在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医师会根据患者体质辨证施药,搭配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这种模式不仅能有效缩短抗生素使用周期,减少激素依赖,更能从根源上缓解病症反复,让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患者摆脱“反复发作”的困扰。
内外治结合,定制诊疗方案。“不仅是用药精准,医生还会根据我的病情给我做一些特色治疗,效果很好。”针对肺结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优势病种,肺病科早已制定出标准化诊疗方案,确保诊疗流程规范高效;同时开展中药熏蒸、耳穴压豆等多种中医外治法,内外治疗法相结合,临床疗效大幅提升,收获患者口碑无数。
全域慢病管理,守护呼吸“全周期”。慢性肺病患者最担心“治不好、易复发”,针对这一痛点,科室打造“中医肺病全域慢病管理平台”,从早期健康科普教育和筛查,到治疗阶段的中医辨证调理,到康复期的饮食与运动指导,科室为每位患者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服务,通过“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全程呵护患者呼吸健康。
青蓝相继,杏林芬芳。肖波及其弟子们正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一代代中医人的接续奋斗中,中医药必将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健康湛江注入更多温暖而坚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