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技师学院实训中心。 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陈逸卓黄芷倩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于近日落幕,湛江选手的身影首次出现在这个全国性技能竞技舞台之上。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湛江市近年来深耕技能人才沃土,以一系列突破性政策构建起的“引才、育才、励才”坚实体系。
2021年以来,湛江技能人才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屡创佳绩:我市组织技能人才多次参加国家、省级技能竞赛,共获国赛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人次;省赛金牌8人次、银牌8人次、铜牌16人次。特别是今年广东省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市获得1金15优胜奖的成绩,获奖人数创下历史新高。竞赛成绩的持续突破,反映了湛江技能人才整体实力的稳步提升。
政策支撑,照亮技能成才之路
今年8月,《关于加强新时代湛江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出台。《实施方案》明确,对全新引进或培养新获得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高技能人才,分别一次性给予1万元的生活补助。“这一举措,在广东省内属于首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是国家“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中的最高层级,评选标准极为严格。湛江率先明确给予专项生活补助。
去年10月,《湛江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和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出台,对技能竞赛的规范化管理和对获奖选手、团队的激励进行了系统设计。《奖励办法》明确,对代表湛江市在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省一类技能大赛中获得优胜奖及以上名次的选手及技术指导专家团队,给予5000元至30万元不等的奖金奖励。
在培养载体建设方面,《实施方案》明确,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市财政将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经费资助。湛江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等平台的投入使用,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先进的平台支撑。
产教融合,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生态
我市着力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的技能人才发展生态。一方面,大力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打破部门壁垒,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走访全市29所职业院校,指导院校推行学生“双证毕业”制度(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显著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鼓励并支持如中海油、巴斯夫等龙头企业发挥“链主”引领作用,由企业出标准、出岗位,与职业院校协同育人,共同培养紧密对接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此外,我市持续开展大规模、精准化的职业技能培训。目前,今年的项目制培训已完成企业需求征集与培训机构遴选,共确定110个培训项目,涵盖人工智能训练师、无人机驾驶员等40个职业(工种)。
截至2025年6月,我市技能人才总量达119.23万人,占就业人员总数的36%;其中高技能人才45.74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的3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