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湛江奥体中心五环广场,166个摊位规整排布,亮证经营的灯火与巡逻身影交织,“金牌摊主”带头维护秩序,烟火气里藏着城市治理的温度。近年来,坡头区创新推出“奥体夜市”治理模式,为流动摊贩治理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部门监督、自我管理、共治共享”的新路径,推动城区“六乱”整治提质增效,有效促进城市“颜值”与民生“温度”双提升。
流动摊贩治理,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道难题。一方面,摊贩经营关乎民生冷暖,是部分群体维持生计的重要方式,其带来的烟火气更是城市活力的体现;另一方面,无序经营往往伴随占道、噪音、卫生等问题,影响城市形象,并可能带来交通拥堵与食品安全隐患,使城市治理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困境。以往不少地方采取“一刀切”取缔或放任自流的方式,均难以根本解决问题。坡头区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以问题为导向,由“堵”转“疏”,找到了秩序与民生之间的平衡点。
“政府引导”是奥体夜市规范运行的前提。坡头区政府主动作为,通过科学规划摊位、明确经营时间与范围、制定准入与退出机制,为夜市划定“红线”与“底线”。在摊位分配上,优先照顾下岗职工、低保户等困难群体,既解决就业问题,也体现社会关怀;在硬件配套上,政府协调完善水电、垃圾处理、公共卫生等设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这种适度的“有形之手”介入,既防范了无序竞争,又提供了稳定的经营环境,使流动摊贩由“游击状态”转向“正规运营”,实现从“乱”到“治”的转变。
“部门监督”是夜市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流动摊贩治理涉及市监、城管、卫健、消防等多部门,单一管理往往力不从心。坡头区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协同监督机制:市监部门定期抽检食品,严守安全底线;城管加强巡逻,制止占道与噪音;卫健部门指导卫生防护与健康管理;消防排查安全隐患,确保经营安全。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联动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尤为可贵的是,监督并非生硬执法,而是融入了服务理念。工作人员主动讲解政策、帮助解决困难,使监督成为规范发展的“助推器”,而非“绊脚石”。
“自我管理”是夜市长效运营的关键。坡头区创新推出“金牌摊主”机制,通过自荐、群众投票和部门审核,选出责任强、规范好、口碑佳的摊主,协助管理周边秩序与卫生。“金牌摊主”来自摊主群体,更了解实际需求,管理也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在其带动下,摊主逐渐从“被动遵守”转为“主动维护”,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该模式既减轻了政府管理压力,也激发了摊主的自觉性与责任感,使治理从“政府独奏”转向“摊主合唱”,提升整体治理效能。
“共治共享”是夜市治理的根本目标。城市治理为了人民,成果也应由人民共享。奥体夜市的实践始终围绕“群众满意”展开:对摊主而言,规范环境告别了“东躲西藏”,稳定了生计;对市民而言,整洁、安全、有序的夜市成为休闲消费的好去处;对城市而言,夜市不仅未影响形象,反而成为展现活力与温度的窗口,助推“六乱”整治与城市品质提升。这一多方共赢的局面,生动体现了“共治共享”理念——政府、部门、摊主和市民不再是治理的对立面,而是结成利益与责任共同体,共同参与城市治理,让治理更有温度、更接地气。
奥体夜市的治理模式,看似针对流动摊贩的“小治理”,却蕴含城市治理的“大智慧”。它打破了“管与被管”的对立思维,以“服务”取代“管控”,以“协同”替代“单打”,以“共治”超越“独治”,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坡头区的实践表明,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找准城市秩序与民生需求的契合点,就能使流动摊贩从“治理难点”转化为“城市亮点”,让烟火气成为城市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