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湛江防风有“肌肉记忆”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第3版:新闻+ 本地       上一篇    下一篇

  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吴川党员干部共筑防风铁壁,廉江良垌镇织密“海陆双防网”。(9月25日《湛江日报》)

  据媒体报道,9月25日凌晨,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穿过雷州半岛,进入北部湾。面对来势汹汹的“桦加沙”,吴川村干部蹲在老屋前劝独居阿伯转移,廉江巡查员在码头挨个拽紧渔船缆绳——没有半分慌乱,全是“条件反射”般的熟练操作。这场抗风硬仗里,湛江的应对藏着两套“功夫”:“规定动作”做得扎实过硬,“自选动作”尽是暖心细节。而这,正是湛江防风的“肌肉记忆”。

  这份“肌肉记忆”,先看“规定动作”的“硬核”。台风预警一拉响,吴川7174名党员先锋“秒切换”临战模式,塘尾街道150多人按“平急转换”机制迅速集结,这是“人员到位”的规定动作;樟铺镇党员先锋队拉网排查出100多处隐患,浅水镇要求77间在建房屋全停工,这是“隐患清零”的规定动作;廉江良垌镇巡查回港避风的船只安全,“每根缆绳都要拽一拽”,这是“风险防控”的规定动作。没有“等一等、看一看”的迟疑,从部署到一线,从平时到临战,中间几乎零延迟——没有“临时抱佛脚”,有的只是“本能启动”,靠的是千锤百炼的防风“基本功”。

  更见功力的是“自选动作”的“温度”。如果说规定动作是“底线保障”,那自选动作就是“暖心加码”。东简街道庵里村那场“暖心拉锯战”令人动容:临海低洼处的老两口因轮椅代步、放心不下家里,起初坚决拒绝转移。干部们冒雨往返数趟,从讲清台风潮位风险,到全程搀扶照料,直至蹲下身帮老人穿好外套,终于打动老两口。另一边厢,廉江良垌镇干部把外地务工人员接进安置点,连“能自己做饭”的需求都提前考虑到。这份“肌肉记忆”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无数次抗风实战磨出来的“贴心本能”,是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变成了劝离时的耐心、巡查时的较真、安置时的暖心。

  最难得的是“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无缝衔接”。抗风从不是“单兵作战”,湛江各股力量的配合像齿轮般顺滑,把两套动作拧成一股劲。没有“互相等靠”的内耗,只有“标准打底、温情补位”的默契,这是无数次实战磨出来的“肌肉协调”,这才是“肌肉记忆”的高阶形态。

  风雨里最动人的,从来不是“风停雨歇”,而是“有人比风先到,还把细节想到”。湛江的防风“肌肉记忆”,是无数次实战沉淀的经验,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象化。对湛江老百姓而言,这份刻在骨子里的熟练与贴心,就是风雨中最实在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