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1个教师节,《湛江日报》聚焦报道湛江6位“00后”乡镇教师用青春点亮乡镇孩子成长路的感人故事。
这6位年轻教师教书育人的事迹,是湛江乡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一批批师范生,学成归来,怀惴育人初心奔赴乡村,以师爱为笔,智慧为墨,书写乡村教育之华章,为乡村孩子打开一扇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
为何这些年轻人毅然放弃城市优渥生活,扎根于基层,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答案藏在深沉的家国情怀里。对故土的眷恋,对基层学校急需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理解,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扛起使命,决心用知识去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雷州龙门镇龙马小学的陈铭坤坦言:“我来自乡村,深知知识改变乡村孩子命运的重要性。我也想到从事这项工作肯定吃苦,但我一往无前。”湛江经开区东简实验学校的李阳梅说:“能在家乡的土地上实现教育理想,是我最圆满的选择。”……这一串串滚烫的话语,包含着他们对乡梓和教育的赤诚之爱。这份家国情怀正是教育工作者前行的指南针。
教育情怀,让师爱更纯粹,更坚韧。6位年轻老师,将情怀春风化雨,滋润乡村孩子的心灵,浇开他们梦想之花。麻章中学的罗海韵老师,在3年教学期间,从“拯救学生的理想者”,蜕变为“学生生活的全能管家”“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廉江新民镇中心学校的郑绮桐不仅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者,更是“知心姐姐”,她走近学生,了解、倾听困惑,疏导心理,点亮学生心中之光;坡头爱周中学的麦秋诗强忍着痛与累,坚持日复一日的舞蹈指导,当学生斩获金奖之时,家长热泪盈眶地报以掌声,是对她最好的回馈;一位调皮学生在毕业时送给东简实验学校24岁的李阳梅老师一个相框,上面写着:“我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但您是我最尊敬的老师”。这句朴实的言语道尽师爱的力量。这些年轻乡村教师把这份教育情怀凝聚成对学生的仁爱、关爱,照亮学生成长之路,点燃无数教育同行者的工作热情与信心。
教育情怀,促教育智慧往所需要的地方播洒。麦秋诗老师把非遗元素、渔灯舞的律动融入舞蹈中,让舞蹈课堂“潮热”起来;李亮老师利用信息资源、智能工具,带领学生“云参观”,让数学课活起来;郑绮桐巧借信息教具、短视频、AI工具,让课堂趣味盎然;李阳梅采取课本角色表演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文化视野……这些年轻教师把先进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思维、深厚的专业学养,带进基层学校中,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这是乡村孩子的幸运,更是推动基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拥有崇高的教育情怀,方能淡泊名利,潜心教书育人,始终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终极目标。恰如李阳梅老师所说:不用急着当名师,先当用心的老师;当掌声与奖励不属于自己时,先不要抱怨与气馁。在漫漫教育征途中,唯有坚守初心,秉持向上价值观,无怨无悔,勇往直前,方能在平凡岗位上绽放不凡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