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湛江市总工会将爱心托管服务作为服务职工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全市工会系统累计开办爱心托管班49个班次,服务职工子女4068人次,有效破解了职工子女假期“看护难”问题。(据湛江云媒)
这一串数字背后,不仅是一份服务职工的工作总结,更折射出工会组织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以精准、务实、温暖的举措,切实回应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为群众办实事”真正落到实处。
职工子女的假期“看护难”,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双职工家庭在寒暑假、节假日面临孩子无人照看的困境,既影响工作状态,也加重心理负担。尤其对于一线产业工人、新业态劳动者等群体而言,灵活的工作时间与固定的假期安排之间存在天然矛盾,子女托管问题尤为紧迫。湛江市总工会将“爱心托管服务”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民生痛点,以“小切口”推动“大服务”,体现了工会组织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担当。
这份成绩单的“亮眼”,不仅在于服务人次的量化成果,更在于其背后所体现的服务理念之变与治理能力之升。过去,工会服务常被视作“发福利”“搞活动”的代名词,形式大于内容。而如今,湛江工会的爱心托管班,已从简单的“看孩子”升级为集安全看护、兴趣培养、心理关怀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课程设置兼顾学业辅导与素质教育,师资配备引入专业力量与志愿者协同,安全管理建立全流程闭环机制——这些细节无不彰显出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与人性化,成为工会服务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值得称道的是,这一服务模式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与社会协同效应。工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动教育、妇联、社区等多方力量,盘活闲置场地,动员教师、大学生、退休职工等志愿者参与,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服务效能。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思路,不仅放大了工会的服务半径,也增强了职工群众的参与感与归属感。当职工感受到“娘家人”不仅关心他们的工资待遇,也关心他们的家庭冷暖时,工会的凝聚力与公信力自然水到渠成。
当然,随着职工需求日益多元化,托管服务也需持续升级。例如,如何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惠及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如何在偏远地区或工业园区复制推广成熟模式?如何平衡公益性与可持续性,避免过度依赖财政投入?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未来,可考虑引入“智慧工会”平台,实现托管报名、课程管理、家长互动的数字化;也可探索“工会+企业+第三方”合作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办或联办托管班,形成多层次服务体系。
从更广阔的视野看,湛江工会的实践,是全国工会系统深化服务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从“工会驿站”到“职工之家”,从法律援助到心理疏导,各级工会正努力摆脱“福利发放者”的单一角色,向“综合服务提供者”转型。这种转型的核心,是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化。它要求工会不仅“想职工之所想”,更要“急职工之所急”,在细微处见真情,在服务中显担当。
“49个班次”“4068人次”——这些数字也许会随时间翻篇,但其承载的民生温度与治理智慧,却值得长久铭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为群众办实事”,不在于口号多响亮,而在于能否精准对接需求,能否持之以恒地把一件件小事做实、做细、做到职工心坎上。湛江市总工会用行动证明:只要用心用情,一张小小的托管桌,也能托起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心与希望。
爱心托管,托起的不仅是孩子,更是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份成绩单,是肯定,更是鞭策。期待更多地方工会以此为鉴,将服务做在平常、抓在经常、落到基层,让“娘家人”的温暖,真正可感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