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环保新风尚绘就绿色消费新图景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7版:阅读+ 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最近走访看到,多地通过发布产品碳足迹碳标签、推动二手经济发展等举措引导社会低碳消费;以技术创新促进碳普惠平台、绿色生活服务平台等升级发展;以生活方式转型带动低碳产品、可持续饮食等消费成为新风尚,绿色消费显现新活力。

  产品展柜上展示着一枚圆形的绿色标签,写着“1.4944kgCO2-eq/kg-刀(200个)”等数据……不久前,浙江杭州邓女士在扫描产自安吉的竹制餐厨用具碳标签数据下方的二维码后,惊喜地看到碳标签电子证书、产品生产各环节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等详细信息。“这让我们践行低碳生活有了依据,购买具有碳标签的商品,就是践行低碳生活。”

  作为“两山”理念发源地,在浙江省绿色低碳政策引领下,安吉于2022年创新推出竹产品碳足迹碳标签。安吉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既能引导社会低碳消费,也能帮助企业寻找降碳机会。

  在重庆董家溪跳蚤市场,年轻人正穿梭于店铺间“淘”老唱盘、胶片相机等复古物件。刚从大学毕业在重庆工作的朱翊明说,自己有空就会和朋友一起到二手市场“淘宝”,希望找到一些好东西。

  据了解,重庆将发展二手经济作为促进绿色消费的“抓手”,2024年全市二手商品交易规模达697.5亿元,旧货直播基地、二手电商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为二手商品的流通注入新活力。

  科技创新也在为绿色消费注入动能。“这几天不是在盘货盘账,就是在催供应商补货。”在浙江新昌,绿生活超市的店长忙得不亦乐乎,这家依托于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建立的线下门店开业仅10天,总成交金额就达15万元。

  绿生活生态平台自今年4月上线以来,以其绿色积分的核心理念、大数据运营能力和供应链整合能力获得青睐。“用户和商家在平台消费时可获得积分奖励,多期增值后可转化为抵用券用于后续消费,形成良性循环。”平台负责人说。

  在上海,刷码、出站、看积分……作为最早一批参与使用上海碳普惠平台的市民杨女士,每天地铁通勤出站后打开个人碳账户查看碳积分已成为新习惯。

  今年6月,上海碳普惠平台上线运营。用户在平台开通个人专属碳账户后授权减排场景,平台就会自动记录绿色出行等行为并累积碳积分,积分可用于在平台商城兑换数字人民币、商品优惠券等。技术赋能下,“双碳”目标转化为可感知、可量化、可参与、可获益的日常生活实践。

  当科技创新让绿色选择变得触手可及,一种融合品质追求与环保责任的生活理念,正悄然重塑着消费风尚。

  走进安吉“四季慢谷”民宿,充满东方美学的竹韵清风扑面而来。竹牙刷、竹拖鞋等竹制用品外观雅致、触感温润,更因其可降解特性,减少了环境负担。

  “采用竹制品替代塑料产品不仅能彰显当地特色,更传递了环保理念,让绿色消费从一段旅途开始。”安吉县旅游协会民宿分会会长计闽军说。

  绿色消费正演变为越来越多都市人自觉践行的生活方式。在浦东的农场里,上海市民李晓晴正在采摘当季西瓜。作为可持续饮食爱好者,她选择本地且应季的食物、采购时自带可重复利用的容器、烹饪后杜绝浪费食物,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都是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新起点。”经济学者、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盘和林认为,绿色消费将推动绿色产业崛起,形成绿色生产力。他建议,要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并利用技术和市场的力量,形成有效的绿色转型激励机制。“同时要继续普及低碳环保理念,让‘双碳’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