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潮位定“坐标” 种养成“搭档”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第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作人员在海水中栽种红树林。   本报记者杨雅丽 摄

  本报讯(记者杨雅丽通讯员邝文靖)传输带高效转运红树林苗木,工作人员在海水中协同栽种,成片幼苗如绿卫士守护水域……9月12日,湛江经开区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系统治理项目现场一派繁忙,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有限公司创新采用的“潮位动态适配”种养分区模式,为湛江打造“红树林之城”注入强劲动力。

  清晨6时许,这里A07塘种植区已热闹起来。载满苗木的船只停靠岸边,传输带精准将苗木送抵指定区域,身着救生衣的工作人员在海水中分工协作,或推运苗木,或小心栽种。即便烈日当空、泥水没过胸口,为赶在适宜潮位作业,大家始终坚守。“该种植区面积达611.26亩,9月1日开始种植,计划9月20日前后完成28.3万株红树林种植。”雷林公司红树林项目工作小组组长邹强告诉记者,目前该项目已完成264亩、12.2万株栽种量,日均种植1万多株,近日还将陆续投入足够的苗木和人员,确保任务如期完成。

  据介绍,科学规划是项目亮点,现场采用1.2×1.2米的种植间距,每亩栽463棵苗木,且不同品种红树林依潮位“各就其位”:白骨壤、桐花树等适低潮位品种种在对应区域,红海榄、木榄等则扎根中高潮位。这正是“潮位动态适配”模式——结合区域潮汐水文特征,精准设计种植区上下限高程,确保不同潮带苗木每天有2至8小时淹水时长,契合其生长需求。

  同时,该项目还探索种养耦合新路径。在1140.3亩塘口中,611.26亩为红树林种植区,约500亩为养殖区,另有红树林保护区。养殖区内保留缢蛏、鱼虾混养传统模式,新增牡蛎、蟹、泥丁等品种,构建多层次生态养殖系统,既高效利用水域资源,又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养殖收益,同时丰富生物多样性。

  作为项目参与方,雷林公司和中交四航局组成联合体,前期与湛江市政府及市属平台公司、相关部门对接,签订框架协议并成功中标多个红树林项目,目前累计完成820多亩修复任务。项目实施中,公司成立红树林项目工作专班,组建专业管理团队,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这里是省批复实验区,修复工作有严格规范。我们通过水闸精准调控水位,为红树林生长和养殖作业创造良好条件。”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潮位动态适配模式是实践摸索的宝贵经验,充分考虑红树林与养殖生物生长习性,对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排排红树林幼苗挺拔而立、整齐排布。当前,该红树林修复项目已迎来阶段性成果,生态效益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