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南海“珍珠”大澳渔村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第A04版:阅读+ 旅游       上一篇    下一篇

  阳江市东平镇大澳渔村。

  □文/图李根成

  大澳渔村,坐落在阳江市东平镇一个叫做珍珠湾的大海边,是一座被誉为“海上丝路古港、广东最美渔村”的美丽小渔村。

  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百无聊赖的我,临时动念,决定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来到大澳渔村,对这座古老的渔村进行探寻。

  呈现在眼前的大澳渔村,既有明清时期岭南地区的青砖白墙,也有东南亚异国风情的黄色骑楼,更有巨大石条铺就的街头巷尾、石桥码头。导游告诉我,别看小渔村不甚起眼,历史上却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大澳渔村秦时属南海郡,汉时属合浦郡,史称“六澳之首”。明清鼎盛时期,这里店铺达数十间,客来货往,热闹非凡,繁华富庶的景象胜似都市,一度被誉为“东方威尼斯”。一句“大澳赚钱大澳花”的民谣,更是让它与广州十三行齐名,成为了繁荣一时的贸易重镇。

  正是由于大澳渔村古时曾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1987年,广州打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大澳以南20海里处,意外探寻到一艘沉睡在海底800余年的宋朝商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16万套保存完好的瓷器、无数货币以及金器等珍贵物品的发现和考古,不仅揭示了这里当年“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更以其宏伟的船体规模和丰富的文物宝藏震撼世界。因此,“南海一号”也被誉为“海上敦煌”,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

  站在大澳村的观音山上,举目望去,但见眼前的渔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与外界隔绝,如同世外桃源。是什么原因,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作为一个有着23年军旅生涯的“老海军”,我对此十分好奇。经过对大澳村周边地形地貌的仔细观察,我有了一个判断:南海多台风,大澳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地理环境,正是防台风的好地方。台风期间,来往的商船能够在此聚集和停留,自然就形成了来往商品的交易场所。很快,在村中央的博物馆里,我的判断得到了印证:据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新宁县志》记载,“大澳港为珠江口以西重要避风港”。

  天时、地利、人和,商船能够停留,交易能够进行,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大澳村虽貌似与世隔绝,却保留了重信誉、守诚诺的纯正民风,为商贸繁荣创造了条件。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宁县在此设县丞署,成为区域政治副中心。1931年建成的大澳碉楼商会楼,更成为当地昔日繁荣的见证。作为中国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港,大澳渔村一直是粤西阳江六大港口之首,辉煌历史达数百年。

  行走在大澳渔村的古老街道,踏着脚下光滑的石板,眼前不时闪现一座座古老的建筑和保存完好的砖雕与石雕。我仿佛穿越在历史的时空,聆听着这里的人马喧哗,观望着这里的熙熙攘攘……

  成于商贸,败于商贸。近现代以来,随着鸦片战争的失败、工业文明的兴起,一些小的海港无法满足大型商船的停泊,曾经热闹繁华的大澳村,随之成为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

  发掘历史价值,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近些年,随着农村治理和改造,保持着原始渔家小屋风貌的大澳渔村,成了“广东最美乡村”和“阳江十景”之一。大澳商会会馆、银库、门楼、万人坟古墓,以及后期陆续修建的渔家风情博物馆、观音寺等配套建筑,让古老的大澳村再现生机和活力,如同一颗重新打磨的珍珠,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村中的郑和文化广场。高大的郑和塑像,仿佛在凝视着前方一望无垠的大海。塑像基座的“航海主题”,讲述着这位航海家七下西洋的传奇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