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回家的那个深夜,卧室里只开着一盏暖黄的小夜灯。四岁的女儿眯着惺忪的睡眼钻进我的怀里,小胳膊紧紧圈住我的脖子,小手熟练地摸到我耳垂,像往常无数个睡前那样轻轻摩挲着。
“妈妈,”她的声音带着浓浓的鼻音,哽咽着说,“你不在家的那几天,我就像一朵快枯萎的小花,就快死了。”
我的呼吸顿了半拍。怀里的小人儿还在自顾自地说:“爸爸给我买了草莓蛋糕,可我吃着不甜。幼儿园的滑滑梯,我也不想玩了。”
我猛然想起离家那天早上,她举着自己画的全家福追到门口,红着眼圈说:“妈妈早点回来。”当时我匆匆抱了她一下,满脑子都是行李箱有没有超重,资料是否带齐,却没有意识到——那句带着颤音的叮嘱,藏着多少个“会不会不回来”的小问号;红透的眼圈里打转的,哪里是眼泪,分明是怕被丢下的恐慌。可我只当是孩子的小黏人,竟没读懂她每一个小动作里,都藏着分离的焦虑啊。
“那妈妈现在回来了,小花是不是要开花了?”我紧紧抱着她,声音有些发涩。
她在我怀里蹭了蹭,像只找到港湾的小猫:“嗯,妈妈的抱抱是水,是太阳。”
“是的呢。以后妈妈出差,你可以发视频说悄悄话,可以听录好的小故事,还可以看看我们一起拍的照片。就算妈妈不在身边,爱也一直在陪着你呢。”我说。
接下来的周末,我没做任何工作计划。陪她把快枯萎的太阳花从破旧的花盆里挖出来,移栽到了新花盆里。她执意要自己浇水,小水壶举得晃晃悠悠,大半都洒在了水泥地上。“要每天都给它喝水吗?”她仰着小脸问。
“就像妈妈每天都要听你说幼儿园的事呀。”我蹲下来,帮她擦掉下巴上的泥点。
她似懂非懂地点头,忽然指着我的胸口:“那妈妈这里,也住着一朵小花吗?”
我握住她的小手按在心上:“住着一朵和你一样的花。你猜猜,小花要长大,都需要些什么呀?”
她眨巴着眼睛想了想,小手揪着衣角认真说:“要太阳!还要喝水!”
“说得对极了。”我笑着刮了下她的小鼻子,“小花要晒太阳才长得壮,妈妈心里的那朵花也一样呀。有时候妈妈出差,并不是不爱你了,是去学习新本领,就像太阳给花儿能量一样,妈妈才能不断成长。”
她咯咯地笑起来,露出刚长齐的小门牙。
后来每个需要出差的清晨,我们都会一起给太阳花浇水。我告诉她:“妈妈会每天和你视频,给你发照片,想你的时候会一点点攒在心里,就像你每天给花儿浇水那样。”而她总会把自己画的小爱心塞进我的行李箱,仰着脸说:“这样妈妈的小花就不会蔫了。”
那盆太阳花后来开得热烈,橙黄的花瓣迎着光,像极了她笑起来的样子。我渐渐懂得,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养分,不是完美无缺的陪伴,而是让他们确信:即使有暂时的分离,爱也会像阳光雨露一样,从未缺席。就像那朵曾濒临枯萎的小花,终会在理解与信任中,绽放出最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