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桂林的诗意山水

日期:08-25
字号:
版面:第7版:阅读+ 旅游       上一篇    下一篇

  □林晓兰

  一踏入这片因桂树成林而美名其曰“桂林”的城市,一股时光静止、淳朴的清幽气息,伴随着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青山、一湾湾碧水而氤氲开来。在这里,所有建筑都以“显山露水”为理念,做到“遇山不遮山,遇水不遮水”,彰显这座山水城市的钟灵毓秀。

  相比起北方气势磅礴的巍峨高山,桂林的山则显得秀气、雅致、奇绝。因而,在我的心目中,桂林的山更像是生活在世外桃源中的美丽村姑,而漓江则是她们随身携带的明境,如此的水滋养着如此的山,如此的山呵护着如此的水。所以,千百年来,山水与刘三姐、岩画,已成为桂林特有的地域风情文化。而绵绵不绝滋养着当地人民的,则是他们的母亲河——漓江。

  为什么有“漓江是桂林人的母亲河”的说法呢?在导游声情并茂的介绍中,我们也终于了解到了漓江的源远流长。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的桂北越城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纳黄柏江,西受川江,合流称溶江;有溶江镇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称漓江。

  而此时,我们便是泛舟在桂林到阳朔这段如诗如画的山水间。据说,两岸的风光,不管是什么样的天气,它都能给人带来不同韵味的景致,大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情画意。韩愈、柳宗元、杜甫、白居易、张九龄等都曾为桂林留下了不朽诗篇。这些诗篇,如华彩乐章般让桂林风雅无限。如杜甫的《寄杨五桂州谭》:“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闻此宽相忆,为邦复好音。江边送孙楚,远附白头吟。”此诗写出了诗人想象中桂林的美好。张九龄的《巡按自漓水南行》,采用白描手法记叙了桂林山水的奇秀、物候的特异,“理棹虽云远,饮冰宁有惜,况乃佳山川,怡然傲潭石。奇峰岌前转,茂树隈中积。猿鸟声自呼,风泉气相激……”当然,还有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宋人王正功的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更是让桂林惊艳千年。

  轻舟缓缓前行,碧水脉脉流淌,白色的水鸟时不时掠过水面。抬头,漓江两岸的山峰临风挺拔,千姿百态。那些石峰上的灌木和山花,远远望去,恍若阿妹身上美丽的衣裳。堤坝上,终年碧绿的凤尾竹随风摇曳,婀娜多姿,如阿妹群裾飘飘,装点着这片多情的土地。

  回望,山峰倒影,几分朦胧几分清晰,几叶小舟时不时从这些山峰倒影中掠过。一时间,构成了一幅多么美妙的“船在青山顶上行”的中国水墨画,正随着江水依山而转。我们也正沿着这青罗带般的水路,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抬头,只见两岸山峰呈现出“鲤鱼挂壁”“美女照镜”“童子拜观音”等美妙景致,展示了“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魅力。正如韩愈诗云: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穿行于如此诗情画意的山水间,你怎能不再次发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慨呢?为了这“甲天下”的如诗如画的山水,同行一对刚过七旬的夫妇竟已3次故地重游桂林了。他们还表示,有生之年,还会再游这片山水。

  望着远处的青山,还有青山下依山傍水的炊烟人家,又想起了那段牵引我来到她身边的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让人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