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龙鸣
曲靖,这座毗邻贵州的滇东重镇,自古便是“入滇锁钥”。我之所以格外关注这片土地,是因我家先祖龙为光(下文称“起溟公”)曾为其倾注智慧与心血。站在沙盘前俯瞰,沾益的地理位置尤为醒目——这里曾是明代安效良叛乱的核心区域,沙盘上起伏的山势,至今仍能让人想见当年土司割据的险要地形。
安效良,这个在明末搅动滇东北风云的名字,是乌撒府的彝族土司。明代在云南实行土司制度,少数民族头人若臣服朝廷,便可世袭官职,享有极大自治权。天启二年(1622年),安效良父子占据乌撒、沾益等战略要地,勾结各方反叛朝廷。战火迅速蔓延至沾益、毕节、陆广、罗平等地,罗身其间的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的沾益区,尚存古驿道遗迹——那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或许正是当年起溟公赴任时走过的路径。彼时叛乱虽已平定,但战后重建远比征战更为艰难。史载起溟公“拮据为理,赈护多方”,既要四处筹集物资赈济灾民,又要肃清残匪严加戒备,以稳固地方秩序。
《滕阳龙氏族谱》中记载着起溟公智平叛乱的往事:某镇寨长官拥兵数万,暗藏反意。面对如此危局,这位七旬老翁并未贸然动武,而是修书一封,言辞恳切:“你有何委屈?本官愿为你做主。请派两位心腹前来商议,我必不加害。”
叛军果然遣来两名使者。起溟公先命士兵列阵示威,以威武雄壮的战斗力震慑其心神;继而三次郑重相迎,以示尊重和感化。宴席间,他亲取数十两黄金相赠,更备下美酒佳肴、绸缎旗帛,甚至命军乐队奏乐助兴。这一番恩威并施,令使者既惊且喜,当即承诺:“若当真如此,我等永不背叛。”果然,数万叛军就此缴械归顺。
不动干戈化解危机,免除百姓涂炭之苦,尽显起溟公非凡的政治智慧——他深谙“攻心为上”之道,既以威严立信,又以恩惠化人。3年后,因功绩卓著,起溟公升任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成为从三品的封疆大吏。
暮色四合时,寥廓山下的曲靖城华灯初上,现代建筑与古城门交相辉映。这座曾让起溟公呕心沥血的边城,如今已是滇东重要的中心城市。而那些关于智慧与担当的故事,依然随着古城的砖瓦烟火,在时光里静静流传。
4月23日清晨,于曲靖醒来。虽是黄河之子,却久沐珠水之恩,常感叹珠三角之繁华富庶,遂起探源之念。沿乡道穿村过巷,驱车良久,山色渐深,终至一处林木葳蕤之地。停车步行,方知这里也是大旅行家徐霞客踏足造访之处——门前立有其雕像为证。
往里行几百米,忽见一座天然溶洞掩映于苍翠之中,洞口潴一泓清泉。时值枯水季,正常情况下,应有泉水从洞中涌出;若逢雨季,飞瀑流泉,当是壮观景象。洞旁矗立着康有为题写的“珠江源”三字的大石碑,巍然醒目。这便是孕育南国大地的生命之源——南盘江的肇始。
为了让旅客直观了解南方水系,景区设沙盘可踏寻各条水的源流,可见南盘江流至贵州册亨县境,与北盘江相汇。北盘江发源于云南宣威,那地方两岸峭壁如削,江水湍急。两江交汇后,始称红水河。此名甚为贴切:沿岸红壤广布,富含铁质,每逢雨季,江水便染作赭红色,奔涌而下,蔚为奇观。
红水河流至广西石龙镇,接纳柳江。柳江源自贵州独山,流经柳州,两岸峰峦叠翠。此后河段改称黔江,水势愈壮。及至广西桂平,有郁江来汇。郁江源自云南广南,经百色、南宁而下,水色澄碧。两江相合,始称浔江。浔江流至两广交界处梧州,桂江自北注入。桂江发源于猫儿山,其上游段即景色绝美的漓江,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自桂林而下至平乐县始称桂江。2004年暑假,我曾骑摩托沿江而行,并多次搭乘百姓的渡船顺流漂流,乐见江水清澈见底,水草随波摇曳,小鱼穿梭其间;岸边凤尾竹低垂如礼花绽放,竹叶轻点水面,荡起圈圈涟漪。当时应网友之邀,连写15篇游记。主流纳入桂江后,自此方称西江,浩浩汤汤,直奔广东。近日闻得喜讯:湛江将引西江之水,以补鹤地水库之不足。得此清洁水源,实乃城市之福、百姓之幸。西江、北江、东江相继来汇,交汇处地名“三水”。北江源自江西,东江出自福建,至此三江合流,始称珠江。珠江经广州城,分八口入海——我等所见之水,自磨刀门流入南海,结束其千里之行。
立于珠江源头,观此涓涓细流,谁能想到它竟能汇聚百川,成就南方第一大水系?江河之壮,始于微末;人生之路,何尝不是如此?昆明盘龙区桃源小学定校训为“正源”,正是选取此意。一脉清泉,终成浩瀚;点滴积累,方得大成。珠江之水,不仅滋养了岭南大地,更孕育了独特的岭南文化,见证了多少历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