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书籍。 记者刘冀城 摄
本报记者潘洁婷
“要背上新书包去小学啦!”距离2025年秋季开学还有一周,家住赤坎区的6岁女孩程凡每天都要翻看新课本,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随着一年级新生入学进入倒计时,孩子们满心憧憬,家长们忙着准备“入学清单”,老师们则提前制定适应计划,多方合力帮助新生平稳开启校园新生活。
“小学的操场比幼儿园大吗?”“同桌会喜欢我的奥特曼卡片吗?”这几天,即将踏入市28中学的小诺,每天都会缠着妈妈问关于小学的问题。在他的新书包里,除了妈妈准备的文具,还偷偷放进了自己画的“欢迎新朋友”图画。
记者走访发现,多数一年级新生对小学充满好奇。不少孩子会主动整理书包,按课程表摆放课本;有的孩子提前练习系鞋带、整理课桌,希望在新环境中展现“小本领”;还有孩子和幼儿园好友约定,开学后一起参加升旗仪式,这份天真的期待,成为他们迎接新学期的动力。
“文具买了5套,昨天也去买了校服,还准备了姓名贴……”市民李女士的手机备忘录里,“入学准备清单”列了20多项,但她最担心的还是孩子的适应问题。“之前总怕孩子在学校吃饭慢、不敢问老师问题,最近每天睡前都会和他聊‘如果在学校遇到困难怎么办’,慢慢帮他建立信心。”
和李女士一样,不少家长在物资准备之外,更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调适。家长王先生特意调整了孩子的作息,每天早睡早起,模拟小学上学时间;张女士则带孩子提前参观小学,熟悉校门口、教室、卫生间的位置,“让孩子先‘认认门’,开学就不会紧张了”。不过也有家长坦言“有点焦虑”,担心孩子跟不上学习节奏,老师建议家长避免过度“说教”,多以鼓励为主。
“一年级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关键衔接期,重点要帮他们做好‘三个适应’。”市中英文小学班主任谢老师有10多年教学经验,她从生活适应、心理适应、学习适应等方面给出具体建议。
她建议,一年级新生应该提前1—2周调整作息,每天固定起床、睡觉、学习时间,培养孩子自主整理书包、管理文具的能力,避免家长代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