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月岭古村

日期:08-23
字号:
版面:第3版:阅读+ 旅游       上一篇    下一篇

  广西灌阳县月岭古村一角。

  广西桂林北部,山水环抱间,有一座古老的村落——灌阳县月岭古村。它如同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古村的向往,我踏上了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

  从桂林出发,一路向北,在高速公路上走了约大半个小时,到文市出口下高速,不远便到了月岭古村。月岭古村位于灌阳县文市镇,地处广西灌阳县、全州县和湖南道县三县交界,三面环山,旁依灌江,东面是开阔的田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呵护的世外桃源。

  踏入月岭古村,古风扑面而来。村口的古牌坊巍峨耸立,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庄重威严。据记载,南宋时期,唐氏家族从山东迁居至此,逐渐形成了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聚落,已有700多年历史。村庄古时称“望月岭”,因村后的山形像犀牛横卧,状似抬头望月而得名,民国时期改称“月岭村”并沿用至今。

  沿着青石板路前行,两旁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这些古民居始建于明末清初,建筑风格独特,传承了典型的湘南式风格,巷道较窄,多数巷道处于建筑阴影之中,且巷道铺满条形青石板或青砖,旁有排水明沟沿巷布置。民居朝巷道一面一般不开窗,只有或质朴或精致的门楼点缀其上,与山墙形成错落有致的巷道界面景观。整个村落布局井然有序,街巷纵横交错,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迷宫。

  月岭古民居的主基调,由6个大堂院组成体现出来,依着地形由高向低排列,由东南向北,东路依次为“多福堂”“翠德堂”“锡嘏堂”“文明堂”,西路依次为“继美堂”“宏远堂”。

  在一位热心村民引领下,我们顺路游览村中的主要建筑。最先看到的是“多福堂”,地势居高的“多福堂”建筑宏伟,因院内福字多而得名,院中全部用条石铺就的天井中有石雕金钱泻水孔,颇具匠心,在博大中透着奇巧。“多福堂”是月岭六大院保存最为完整的大院,大院全部用青石铺就,门楼前是宽大的厅堂,有青砖彩面、线条纹饰的大照墙,墙面上塑有“鸿福”二字;墙裙全部用大型条石筑成,用巨型条石砌筑的天井,十分整洁、气派。砖雕、石雕、木雕十分精美。“多福堂”各房屋之间有福字巷相隔,又有小门联通,方便来往。院内有一井,传说曾修建达4年之久,设计科学实用,相当气派。6个大堂院中的其它堂院,总体风格都是房屋众多,布局紧凑有序,青砖黛瓦,庭院深深,雕梁画柱,气势恢宏,古朴典雅,体现中国建筑传统格局。可惜部分堂院已毁于战火,或湮没于岁月。

  村中的古井也十分有名。走到村中心处,见一螺蛳形古井。此井原名“凤翔井”,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嘉庆十一年(1806年)改建。井口直径2.7米、井深3.2米,有阶梯12级螺旋而下,形状像螺蛳,又似太极图,故名“太极井”。

  来到村南侧的“上井清泉”。这是一眼天然的石泉,出自山脚古槐树根下,水质清澈甘甜,常年不断流。咸丰元年(1851年)冬,村族捐资建造上下二井,占地150平方米,两井落差2米许。上井原作澡池,后维修为饮用池,改下井为澡池。井的四周砌以石墙,有石阶上下。此处山峰秀丽树林荫翳,上有将军庙,下有清泉急湍,乃钟灵毓秀之处。旁有石刻诗曰:“金流福地、星照清泉”。村民们至今仍在上井取水饮用,下井仍有村民冲凉洗澡,烟火气不息。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双井秋月”景点。此井在月岭村“文明堂”院内,有天然泉井两处,源远流长。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该村唐乔瞻创筑上下井室,名“双发井”。上井饮用,下井洗涤。水色四季澄清,冬温夏凉,饮水甘甜,患有肠胃病者,常饮病除。每月中旬,明月当空,两井可见明月,故名“双井秋月”。

  沿着石板路往村北走去,到了村边,便可看到“步月亭”。这座亭子重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盖小青瓦,歇山顶,坐北朝南,是典型的石木结构建筑。亭内有长条青石供人小憩,4根石柱承挑整个屋架,无墙敞开式的设计,使得视野十分开阔。

  紧挨“步月亭”旁边的“文昌阁”,更是充满了文化气息。它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为砖木结构,三层建筑,重檐歇山式,坐北朝南,是村民们祈求文运昌盛的地方。登上“文昌阁”,俯瞰整个古村,只见青瓦白墙,错落有致,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田野一片葱绿,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月岭村文风鼎盛,历史上曾走出12位进士、23位举人,他们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为家族赢得了荣誉。

  靠近村边距离“文昌阁”50米处的“孝义可风”石牌坊,无疑是月岭村最耀眼的文化符号之一。这座牌坊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村中士绅唐虞琮的第六个儿子唐世桐考取了国学,后病逝。他的夫人史氏一生为他守节,并把唐世桐三哥的儿子接过来抚养,取名唐景涛。唐景涛学有所成,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举,被朝廷委以重任。唐景涛功成名就后,不忘守寡数十年、将他艰辛培养成才的养母史氏,向朝廷申请,经道光皇帝降旨恩准,为其母在村后立下这块石牌坊。牌坊为四柱三间四楼式大理石仿木结构,高10.2米、长13.6米、跨度11.05米,上似梯形,4只鳌鱼正吻,两两相对。牌坊上雕刻着“双龙戏珠”“双狮抢球”“麒麟献瑞”“八仙”“八宝”等精美图案,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每一处雕刻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夕阳西下时分,我站在牌坊下环视整个月岭村,只见青砖黛瓦的老屋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更显古朴宁静,流淌着岁月沉淀下来的诗意气息,让人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