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花江大峡谷风光。
花江大峡谷,是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地处安顺、黔西南两市州三县交界,位于关岭县花江镇,居北盘江中段,是北盘江流域最雄奇壮美的一段。
花江大峡谷,因两岸繁花似锦,四季常有落花飘落江中,碧绿的江面上仿佛飘着一条五彩斑斓的彩带,故被称为“花海之江”(简称“花江”),这条峻美大峡谷取名“花江大峡谷”。该大峡谷曾是《西游记》(“流沙河收沙僧”)、《夜燕白》等电视剧的实景拍摄地。这么神奇美丽的风景,我们不想错过。那天上午,我们从黄果树瀑布出来,赶往花江大峡谷。我们的车沿着蜿蜒的山间公路,时而爬山,时而下山,雄伟壮观的关岭山脉在我们眼前连绵起伏,令人惊叹。开车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花江大峡谷乘船码头。很不凑巧,刚刚开走了一艘游船,我们要等待下一艘船。
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裸露的碳酸岩石分布广泛,岩溶面积达92%。在旁边看到一块牌子: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地貌教学基地。很快,来了一个旅游团,可以开船了。伴随着游船的缓缓开动,喀斯特地貌教科书在一页页徐徐展开。
我们坐在游船的第二层,是开放式的观景台,游人或坐在长凳上拍照,或在围栏周围吹着江风看风景。站在船上,我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那碧绿的颜色,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纯净的颜料涂抹而成,没有一丝杂质。两岸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对称的美景,不禁想起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船沿着江水向峡谷深处开去,峡谷两侧的山峰连绵起伏,层峦叠嶂。山峰上的岩石纹理清晰可见,那是时间留下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偶尔还能听到鸟儿清脆的歌声。岸边,还能看到一些渔民在钓鱼。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和这片江水。随着游船在峡谷间的左拐右拐,眼前的景色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那一座座山峰,像是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雕塑家精心雕琢过,陡峭险峻,直插云霄。在两岸巍峨雄奇的山峰间,一条大江横穿而过,从空中俯瞰仿佛一条玉带,又仿佛地球裂开了一条口子,所以花江大峡谷是我国唯一被誉为“地球裂缝”的大峡谷。阳光下,两岸的山峰都在兀自站立着,江水向东流去,各自安好,互不相扰。其实呢,它们又在相互对视着、吸引着、陪伴着、思考着。整个大山群,整个大自然,都在默默地交流着。沉浸在江风中,我尽情地感受沧海桑田的恍然与茫然,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伟大。
游船在花江铁索桥下面的小码头停靠。最先的花江铁索桥始建于明代,据资料记载,这座桥长72米、宽3米、高70余米。它像一道倒挂的长虹,横卧在北盘江两岸的悬崖峭壁之间,上托青天,下吻浪花,堪称花江大峡谷的一个奇观。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黔游记》中这样描述:“桥以铁索,东西属两岸上为经,以木板横之为纬”。但旧的铁索桥已不复存在,在江面上重新建造了一座新的铁索桥。这座桥横跨在峡谷之上,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远远望去,铁索桥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上,气势恢宏。我们沿着山路走了几百米,就来到桥头。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了铁索桥。刚一踏上桥面,就感觉到桥身微微晃动。我紧紧地抓住桥两边的铁链,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脚下的木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让我感到心惊胆战,更能体会到“大渡桥横铁索寒”之意。向下望去,只见江水在桥下奔腾不息,深不见底。我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手心也冒出了冷汗。这时,一阵风吹过,手上的遮阳伞差点被吹走,我也差点失去了平衡。我赶紧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就在我感到害怕的时候,一位当地的老人从对面走了过来。他看到我害怕的样子,笑着说:“别怕,这桥很结实的。我在这桥上走了很多年了,从来没出过事。”听了老人的话,我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在老人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继续向前走去。终于,我顺利地走过了铁索桥。站在桥的另一端,我回头望去,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终于,我又鼓起勇气走了回去。那一刻,我感到很自豪,仿佛自己做了人生中一件最勇敢的事。这时,峡谷对岸传来了游人的歌声:“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那声音在峡谷间回荡着,变得浑厚起来,传得很远很远,于是我们这边的人也回应着对岸的歌声,一唱一和,歌声回荡在静寂的峡谷里,惊起了几只鸟儿,拍着翅膀飞走了。
回到游船上,船继续往前开几百米,这时船上的游人纷纷抬起头,举起手中的相机拍摄峡谷上的那座桥。船上的工作人员说,那是花江峡谷大桥,是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后,将使贞丰县与关岭县两岸的通行时间从原来的1小时大幅缩短至90秒。一桥横亘,天堑变坦途。我连忙拿起手机,拍下了壮美的画面。
花江大峡谷分为5个风景区,我们只游玩了其中的一个,但已经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期待下次可以完整地畅游80公里长的峡谷,细细品味那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民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