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让文艺的种子在红土地上绽放芳华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A05版:阅读+ 文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活力满满的湛江音乐人。

  文/图政歌

  在雷州半岛的晨光里,渔歌与键盘声共鸣;在红树林的晚照中,非遗与数字技术相遇。近年来,湛江市以创新为楫,以人民为岸,在新时代文艺大潮中踏浪前行,让“阳春白雪”接上“人间烟火”,使“古老非遗”对话“现代生活”,新大众文艺工作的生动实践硕果累累。

  ----------破茧----------

  传统艺术的青春焕新

  1、非遗的“逆生长”奇迹

  ◆“雷剧青春计划”:

  一级演员、雷剧代表性传承人、湛江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唐金凤正在牵头策划“传承戏剧文化、培育艺术新星”的主题行动,指导黄健坤、洪子淇(湛江艺校首位戏剧专业高考本科生)同学等用流行唱腔演绎雷剧的经典剧目,在戏剧梅园内让流行邂逅传统,广受民众喜爱。

  ◆“醒狮潮改”工程:

  在湛江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李荣仔牵头推动下,遂溪龙湾醒狮队戴上LED狮头,在跨年夜与无人机共舞,在湛江拍摄的中国首部垂钓类院线电影《钓王》剧情内多次呈现,让湛江的传统技艺绽放了科技光芒。

  2、方言的时尚转身

  ◆“雷语新说”系列短视频:

  用雷州话方言填唱新版的流行音乐的“湛江邓丽君版”,再如雷州话方言配音热门影视片段,本地阿婆的“雷州版甄嬛传”等笑翻数百万网友,受到广大网友追捧与赞誉。

  ◆方言音乐创作营:

  在大众文艺新潮流推动下,雷州方言音乐“笑眯眯”、《湛江不是江》、《姑娘莫犟》、《明天会更好》(雷州方言小孩版)等网红歌曲,让湛江的乡音变成最潮BGM。

  ----------融合----------

  跨界混搭的艺术实验

  1、“文艺+科技”的化学反应

  ◆AR石狗寻宝游戏:

  在岭师许曦博士(老街小坡主理人)与郑克芬同志最初“寻宝”设计模式的基础上,赤坎老街接续设计出扫码解锁虚拟石狗、或导游图或其他景点,让孩子们在老街的小巷里边玩边学。

  ◆数字渔民画体验点:

  触屏绘制专属渔歌画卷,作品可一键生成明信片,体验点还可深度融合赤坎“簪花汉服”等传统文化,让游客可同时感受非遗与AI的碰撞,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海滨城市的鲜美与温情。

  2、“艺术+生活”的温暖相遇

  ◆菜市场诗歌计划:

  湛江诗社、湛江市音协拟把海鲜叫卖声谱成诗歌,再编成音乐(包含方言音乐),让生猛市井变身诗意空间。

  ◆“公交美术箱”:

  在南国热带花园的电箱上,全都用防晒防腐的多色材料绘画上了各种风景画;金沙湾公交站台变身浪漫的粉红色的网红打卡地;南渡窑工作室变身移动展厅,游客扫码即可收听本土民间文艺家等文艺创作故事。

  ----------扎根----------

  文艺生长的群众土壤

  1、“种文化”工程

  ◆社区文艺“种子库”:

  湛江市文联与赤坎区文联、赤坎区老年大学合作,由陈华富校长牵头,策划培育出公益画家徐叔、广场舞编导陈姨、渔网编织艺术家王伯、插花达人全姐等素人明星。

  ◆“万家灯火”创作计划:

  在湛江市文联指导下,湛江市作协、市评协、市文志协等联合开展“到人民中去”主题采风创作活动,近半年已发表作品逾150篇(首)。他们还通过湛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的文艺义工,收集普通人的家庭故事,改编成微型话剧,让爱好表演的市民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彩排、巡演。

  2、云端文艺共同体

  ◆“抖in湛江文艺”话题挑战:

  结合助力“百千万工程”,围绕“菠萝的海”、“世界爱情岛-大陆最南端南极村”、501314东方马尔代夫等热议主题与话题,策划大众文艺“鲜美绽放”、海边的汤显祖等活动,点击量破1亿。

  ◆24小时文艺直播间:

  联合市广播电视台FM98.1电台平台,由湛江市朗诵家协会的秘书长牵头,老中青艺术家轮番上阵,让深夜曲艺剧场成为了出租车司机等民众的至爱。

  ---------绽放---------

  城市美学的全民共创

  1、街角遇见艺术

  ◆垃圾桶变艺术品:

  美术家与当地居民共同彩绘,让我市城区的垃圾桶及市政设施都在述说湛江好故事。

  ◆废弃渔船改造计划:

  老渔民与艺术家们,将退役渔船变成海岸线上的雕塑,现在南极村、江洪海滩、天成台等沿海一带多个海滩观景点,都改造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节庆里的新民俗

  ◆“红树林诗歌创作”:

  在湛江市文联、湛江市作协、湛江诗社、红土诗社、市评协等团体的指导下,市民即兴创作,让诗句随风铃摇曳在海滨的生态廊道。《湛江文学》杂志、湛江晚报《金秋》周刊还择优刊登。

  ◆“海鲜美食艺术展示”:

  最近,很多大酒店大厨师的美食作品都走进了大街小巷,走近了民间市井。如知名酒店“御唐府”大厨师高飞与画家联名创作,让食客在餐盘中遇见艺术,让餐饮文艺走进了芸芸众生。

  我们在思考,也在展望,当文艺走出富丽堂皇的大殿堂,我们可以看见,如:在抖音的直播间里,雷剧老艺人收获00后“戏迷”;在社区的活动室中,退休教师带领年轻人创作方言RAP;在港城的海鲜市场上,二维码能让每一条鱼都“会讲故事”。

  这些新的现象,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正如湛江市文联郑克芬同志所讲,新大众文艺的要义,在于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的创作者、参与者和传播者。

  近期,湛江将打造“半岛文艺生态圈”,让创作如红树林般自然生长;培育“城市艺术基因”,使文艺成为湛江人的生活日常;构建“数字文化家园”,用科技架设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文艺如风,当吹遍街巷阡陌;

  创作似雨,要滋润寻常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