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旭图/陈北跑
黝黑,冰冷,坚硬。很难想象,它们与美和艺术扯在一块儿。在徐闻县海安镇红坎村沿海连绵不断的柱状节理岩石面前,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里,面朝大海,对面就是隔海相望的海南。
这里,一片柱状节理岩石向海延伸,形成一个尖角,叫做红坎角。
这里,是几万年前火山活动的产物,火山喷发的熔岩冷却后形成高低不一、形状各异的石柱,千姿百态,蔚为壮观。
这里,每当潮水退去,柱状礁石露出海面,石柱列阵,气势磅礴。
这里,你可以一边观赏千奇百态的黑石柱,一边享受海风的吹拂,还可以捕捉每一个美妙的瞬间。
记录历史,石头是亘古的文字。这片黑石柱,记录了这片土地的历史进程,留下珍贵的历史痕迹,让人们从中发掘出这片红土地的演变历程。
来徐闻之前,因工作的缘故,我到徐闻有关石场检查时,就惊叹于这些黝黑的玄武岩石柱,一条条,像巨人,伫立在海边,上面是一层厚重的红土。当地行家介绍,此地带是新生代火山玄武岩,几万年前火山爆发归于平静之后,地下的火龙不再肆虐,而此前形成的火山岩开始接受地表的各种风化和侵蚀,逐渐演变成能够孕育生命的土壤,成片的玄武岩石柱森林于是长埋于地下。
海边的石屋,让沧桑感更加强烈。石头是老屋的骨头,它以墙的形式存在。老屋有多老,石壁就有多老。历经百年风吹雨打,石头里的春秋还在,石头里的风骨依旧。只有吹拍着墙壁的海风,冷暖时变。
抱怀青山,我看到了太多的沧桑,大片的翠郁和鲜艳在我的脚下纷纷消隐、退却;沐浴海风,我听到太多的铿锵,那些缠绵和清亮都躲进石头里睡熟、尘封。
为了探访红坎角这片黝黑的万年石柱,我几次路过,都没有如愿。只有潮水退去,才可以走到海滩上,亲近这片石柱,打量它们的容颜。
这是第四次路过红坎角了。适逢傍晚,当我们到达海边时,发现了“沙僧”打扮的人在岸边行走,天地一片苍茫。
“你师傅和大师兄、二师兄呢?”同行的朋友好奇地问。
“他们从另一个地方赶过来呢。”“沙僧”指了指前方的石柱上。
“你们在拍西游记?”
“对,我们在拍西游记短视频。”“沙僧”整理一下那身装束回应,“这里就是流沙河的场景。”
海风呼啸,海浪汹涌澎湃,经“沙僧”这么一说,感觉这里真有点像西游记中的“流沙河”。
为了不影响别人拍视频,我们沿着石柱林边缘行走,细细欣赏石柱的奇特造型。它们有的像猴子,有的像乌龟,有的像山羊,有的像桃子,有的像盼夫安全归来的妇人,有的像饱经沧桑的老人,更多的是像巨人的手指。
太阳的余晖照耀着,映照着大海,彩霞照射着这片古老的黑石柱,在红与黑之间,让人浮想联翩。
霞光洒落地上,如同给大地镀满了一席的金子,黑暗与它争抢着,如同要将一切吞噬下去,给世界留下沉寂。只有黑石柱依然毅然屹立,海风依然呼啸而来,海浪徐徐而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