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忆奶奶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6版:阅读+ 百花       上一篇    下一篇

  □朱景

  懂事伊始,奶奶已年近七十,美丽的容颜却还未被沧桑的岁月消磨殆尽,依然肌肤白皙,面目清秀,精神矍铄。缘于奶奶较一般妇女高出一头,对兄弟婶嫂特别亲,乡亲们都叫她“高母”。

  其时,奶奶的五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儿孙满堂。自古道,儿孙自有儿孙福,然而,奶奶并非坐享“儿孙福”,安度晚年。

  在那物质匮乏时期,儿子的生活过得也紧巴,勉勉强强度日糊口。为了不拖累儿子,奶奶索性操起家伙捡猪屎出卖挣钱买粮,自食其力。晨早,天蒙蒙未亮,她一手提着小粪箕,一手握着小铁耙,借着月光星光,在村巷、旮旯四处寻找猪屎,捡满一粪箕回家,还赶上家人吃早饭。午饭后又去捡,黄昏时分再三去捡,直到暮色降临,才回家点灯吃晚饭。爷爷、奶奶老两口就靠着这一粪箕一粪箕猪屎养活自己,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

  除了趁晨午晚空闲时间捡猪屎外,奶奶上下午忙着帮儿媳料理家务,打扫庭院,煮饭炒菜,携带孙子,整天忙忙碌碌,把偌大的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妥妥帖帖,给人一种温暖舒服的感觉。儿媳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安心参加生产劳动,多挣工分,多打口粮,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奶奶虽不识字,脑子并不笨,记性很好,凡是听过看过做过的,都能一一记住,日积月累了丰富的民间宝贵经验,成了家乡的“百通事”。

  当时农村缺医短药,群众患病,大多靠土医、中草药治疗。奶奶掌握了一套土著医术,热心义务为乡亲看病。村民身体有恙,大都来找奶奶看,成了患者第一站医生。她虽不专业,但非常的仔细,望闻问切,认真诊断,对症下药,给患者或家属介绍一些简易的草药。一些他们不认识的草药,奶奶亲自上山坡、下田野寻找、采摘,送医又送药,分文不收。

  皮肤病、儿科,奶奶最擅长,一眼就能辨别患者皮肤病的类型,并且疗效显著;小儿扁桃体发炎的治疗也很管用,用手指沾着盐水,抠出喉咙里浓痰,小儿就气顺胃口大开,张开嘴巴哈哈大笑,荡起两个小小的酒窝,又像原来一样可爱。

  奶奶有一副善良的心肠,也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她手艺很好,许多手工活都会做,连一些复杂精细的活都难不住。她会裁衣缝衣、制鞋制帽、织网织席、编筐编箩,件件有模有样,有板有眼,与市场上出卖的不相上下。小孩周岁做“吉生”,左邻右舍都请她去捏“鸡阉饼”,公鸡、小鸡、鸭子、鸟子……样样捏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尤其称奇的是,她还能刺绣。纤细的绣花针在她那一双粗糙的手里穿梭自如,绣花绣鸟,绣龙绣凤,还能绣字。她刺绣的“喜、福、禄、寿”字,有书法大家的手法、气势,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不敢相信出自一个不识字,也不会写字的一位老太婆之手呢。

  奶奶为人正直,心底无私,赢得了村里兄弟婶嫂的信任。邻居举家出远门,都把钥匙交给她,叫她帮着看家守院,甚至有的人家还把贵重的物品交给她保管。

  她给我讲过这么一件事。一户邻居家有一儿子,成家立业后,还很不争气,好吃懒做,整天喝酒赌博,其妻子嫁过门来,没有一天好日子过,还挨骂挨打,无奈之下,离家出走。经当地政府协调处理,解决了一笔离婚金。邻居恐怕儿子偷走离婚金挥霍掉,就把这一笔资金交由奶奶保管。奶奶见这笔资金包封得严严实实,就不拆开清点数目,接手就藏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邻居要钱急用,奶奶原封不动交与了邻居。他打开清点,竟然少了几张钱。好心做成坏事,奶奶蒙受不白之冤,无言以对,委屈的泪水湿润了眼眶。邻居觉得事情蹊跷,经深入了解儿子,才弄个水落石出。原来是那一天其父子领取离婚金回家途中,儿子从中偷偷做了手脚。真相大白,才还了奶奶的一身清白。奶奶就是这样洁身自爱,清清白白做人,一尘不染。

  奶奶精明能干,忠厚老实,乐善好施,全村男女老少都爱戴他。每天,奶奶家里人来人往,座无虚席,除了求教求医言谢者之外,乡亲们有好歹之事都乐意向她倾诉,早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贴心人。

  善有善终。那年秋天,奶奶没有遭受严重疾病的折腾,没有连累子孙,安详地驾鹤西去。在我的心眼中,奶奶就是一块纯洁无瑕的翡翠,瑰丽绚烂,光彩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