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教室里的“大拇指”多了

日期:08-14
字号:
版面:第6版:新闻+ 教育       上一篇    下一篇

  【漫画】正能量的蔓延。 田殷华 作

  最近,教室里弥漫着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息——起哄声明显多了起来。张同学朗读时不小心读错了一个字音,丁丁和轩轩像条件反射般带头发出幸灾乐祸的哄笑。李同学课间奔跑时一个踉跄不慎摔倒,几个男生便发出怪异声音,紧接着便是一阵哄堂大笑,淹没了李同学窘迫的沉默。

  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哄笑,像无形的针,刺伤着同伴的自尊,也在悄然腐蚀着班级的友善土壤。如何将这充满嘲讽意味的声音,转化为温暖人心、激励成长的真诚赞美?这个难题,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头,促使我寻找教育的契机。

  一个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讲台上。我照例与同学们分享着晨间感悟,目光扫过一张张脸庞,语气温和而坚定:“孩子们,语言是有力量的。一句刻薄的嘲笑,可能像寒风一样让人瑟缩;而一句真诚的赞美,则如同春日暖阳,能驱散阴霾,照亮心房……”

  下课铃声一响,一个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王冠迪同学悄无声息地离开座位,走到垃圾桶旁,用手扶起那松垮的盖子,轻轻打开,然后弯下腰,耐心地将散落在地上和桶口的几团纸屑一一捡起,投入桶内,最后将盖子合拢后才安静地回到座位。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声响,却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将刻在骨子里的文明素养展现得淋漓尽致。

  站在讲台上的我,将这无声的一幕尽收眼底,心中一动。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教育契机吗?第二节课上课伊始,我对全班说:“同学们,请把目光投向王冠迪同学。刚才,他做了一件看似微小却无比珍贵的事情。他主动扶起松脱的垃圾桶盖,耐心捡起散落的垃圾,并轻轻盖好盖子。他用自己无声的行动,诠释了文明与自觉。”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寂静。就在这时,王铭乐同学笑着侧过身,毫不犹豫地转向王冠迪,高高地、坚定地竖起了他的大拇指!那根肯定的大拇指,像一面小小的旗帜,在安静的教室中显得格外醒目和有力。

  我的心被这一幕暖心了,立刻抓住机会深化引导:“看!王铭乐用他的大拇指,送出了最真诚的赞美。这个大拇指,不仅是对王冠迪行为的认可,更是对他文明素养的致敬。与此同时,王铭乐也打开了一扇成长之门——他学会了发现美,学会了表达善!”话音刚落,黎婧西和梁文麒也不约而同地带着赞赏的笑容向王铭乐竖起了大拇指。一股暖流开始在教室里悄然涌动。

  初见成效,我决定趁热打铁,继续“点燃”这份向善的力量。我环视全班,声音更加恳切:“同学们,你们感受到这种无声赞美的力量了吗?比起那些刺耳的起哄和嘲笑,一个真诚的大拇指,能赋予他人多大的自信和温暖啊!今天清晨,还有一个默默奉献的身影值得我们关注——史朝正同学在规定时间来到学校,独自一人清扫着我们班负责的公区,一丝不苟,毫无怨言。他的背影,是责任与担当的最好诠释!”

  随着我的讲述,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史朝正身上。一只、两只、三只……十几只手臂高高举起,都竖起了大拇指。这无声的肯定,如同最亮的星光,瞬间照亮了史朝正的脸庞。

  自此之后,变化悄然发生。教室里的“大拇指”多了,那刺耳的、扎堆的哄笑声明显减少了。同学们渐渐学会了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好,用心去感受同伴的闪光点,并用竖起的大拇指去表达这份真诚的欣赏。温暖、和谐与正能量如阳光般浸润教室的每个角落,悄然滋养着心灵的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