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万益
西双版纳的旖旎风光中,与城市中心唇齿相依的原始森林,是不可或缺的重彩。2600多亩的热带雨林天堂,既是植物种类的超级博物馆,也是生态系统的立体画卷。
5月中旬的一个清晨,清凉微风拂面,一行诗友渐进式踏入原始森林秘境。
刚进入大门就惊呆了,沿途有众多孔雀在恭候游客!有的悠闲觅食,有的闲庭信步,更多的是争先恐后展现美丽动人的姿态。众孔雀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展翅开屏:站立笔直,头部微仰,羽毛轻抖,尾羽如扇子般缓缓打开,蓝绿色的眼状斑纹在阳光下闪烁,仿如雨后彩虹。色彩从深蓝到翠绿,再到金黄与火红交织,令人眼花缭乱。开屏后,孔雀的身体自然旋转,面向观众,喝彩欢呼声此起彼落。
金湖岸上,随着一声声婉转悠长的哨音,一排排孔雀从原始森林中穿梭而下,一道道叹为观止的流动风景线,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令观赏者惊呼不已,照相机、手机的镜头纷纷聚焦。据统计,雨林中有孔雀超3000只。孔雀象征吉祥、高贵与新生。象征西双版纳的吉祥物——孔雀和大象,皆身在此山中。
观光车到半山腰的雨林文化广场停下,游客要徒步登山了。虽然没有梵净山的陡峭,没有泰山的伟岸,但海拔1300多米,也是对身体健康状态的考核。
也许是为了平稳心态,进入热带沟谷雨林的第一园区是猴园。近百只猴子,在高耸的树干上穿越,从这边垂下的枝叶跃到另一边垂下的枝叶,并在枝叶上自由摇曳,也不怕摔下深渊。有的猴子高高跃下小溪,那水花消失术媲美奥运10米跳台冠军。
沿着崎岖山路逐渐向纵深推进,我们领略着五光十色的雨林美景。98.6%的森林覆盖率,颠覆了我们的认知,一处处奇观令人赞叹,一片片景物让人流连忘返。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黄庭坚的诗句在此处得到验证。这里生长着约3500多种高等树木和花卉,其中58种是国家保护物种。年老的已有数百年,年幼的则刚刚长出嫩芽。最高的树超80米,如望天树,其胸径1.5米,木材坚硬耐用、耐腐性强,不易受虫蛀;材色褐黄色,无特殊气味,纹理直,结构均匀,加工容易,刨切面光滑,花纹美观,为制造各种家具的高级用材。望天树是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
遍布雨林最多的是黄棉木,高达30米以上,树身硕大,纹理直(有时斜或交错),结构甚细,木质坚韧。勐仑翅子树作为数量稀少的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藏匿在半山腰的山谷中或密林中。偶见一棵翅子树,主茎由10多条粗根包裹着,弯曲有致,犹如穿着连衣长裙的傣族少女,扭动腰肢,轻歌曼舞。然而,细观并了解相关知识才知晓,美丽的外衣下,真相竟是“植物绞杀”:翅子树已变身大青树。大青树的果子是鸟兽捕食之物,因不易被鸟兽消化系统破坏而随粪便散落在树木上。刚长出的根是气生根,能吸收森林空气中的养分,成寄生树。根系循着所攀附的树向下生长并长入地下,吸收土壤中水分和养分后迅速生长,长出众多的侧根包围树干,把树干紧紧包住,这些根系相互融合,紧紧箍着并绞杀原树直至其死亡,它们最后则变成独立的大树,风姿绰约。
独木成林是雨林中的奇观之一。榕树成年后,纤细柔弱的气生根慢慢地变粗向地生长,抵达地面后扎根于泥土成为强有力的支撑根,长成了树,后又不断扎根成树,一代接一代,相依相伴。几十年或上百年后,就成一片遮天蔽日的大森林。同属榕树类,榕树与大青树为何有如此天渊之别呢?耐人寻味。
藤萝交叉,妙不可言。藤萝圆如绳索、扁似履带,如巨蟒攀爬环绕于树木丛林空隙,有的粗大藤条悬挂在高大树冠的下方,有的自己缠绕,盘旋交错形成怪状的巨藤。仿佛见到猕猴在上面荡秋千,嬉戏打闹,悠闲自得。令人惊奇的是,如此巨藤,是如何从地面攀爬上几十米高的大树,并与大树一起成长的?更令人不解的是,是藤缠绕于树,还是树缠绕于藤?
10点多钟,一缕阳光从浓密的枝叶间透过一道道光柱,这种奇观称“丁达尔效应”。阳光、云、雾、烟、密林神奇交合的景象美极了,诗友们争相拍照,轻吟低唱。
清澈晶莹的山泉水在弯曲有序、错落有致的溪谷中潺潺流淌,小鱼儿在逆流中奋力游弋。与其它森林区域不同的是,这里只有鸟语,没有花香,却闻到淡淡的骚味。因为雨林中藏有无数的飞鸟走兽,分泌物散布于深山中。这也是雨林区别于其它景区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