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6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湛江日报

基孔肯雅热三大症状:发热、皮疹、关节痛

日期:08-13
字号:
版面:第3版:新闻+ 本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文秋华通讯员林颖

  近期,伊蚊引发的基孔肯雅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庄银安副主任医师提醒,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蚊虫(以白纹伊蚊为主,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三大症状分别是:发热、皮疹、关节痛,如果出现发热伴皮疹、关节痛等疑似症状,切勿因担心就医麻烦或抱有侥幸心理而拖延,需要尽快就医,避免引起严重后果。

  拖一拖危害多

  庄银安医生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特征,潜伏期2—12天,通常为3—7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虽然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患者基本都是轻症病人,但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首先,轻症虽“轻”,却也挺辛苦。患者常表现有突起发热、寒战,伴有肌肉痛和严重的关节疼痛(可伴关节肿胀)。发热通常突然起病,体温可达39℃。

  其次是关节痛,这是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特征,也是常见的首发症状。一般持续4天,多个关节和脊柱可能出现疼痛、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关节疼痛多为游走性,通常从手脚的小关节开始,如手指、手腕、脚踝等部位往往首当其冲。关节疼痛会随着运动加剧,导致关节僵硬。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等,也可影响到膝盖和肩膀等大关节。

  基孔肯雅热其他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持续3天左右。为斑疹、丘疹或紫癜,常分布在躯干、四肢的伸展侧、手掌和足底,部分伴有瘙痒,数天后消退,有些患者还会有轻微脱屑。

  部分患者可有结膜充血和轻度畏光的结膜炎表现,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肝功能损伤、心肌炎及皮肤黏膜出血等症状。

  尚无特效药防蚊是关键

  庄银安医生介绍,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基孔肯雅热的药物,临床治疗主要采取缓解症状和支持性治疗为主。国内的基孔肯雅热患者多为轻症,而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通过支持性治疗,充分休息、补充液体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在一周内都会逐渐好转,所以大家没必要过分恐慌。

  记者走访市区内各医疗机构了解到,基孔肯雅热早期治疗方式简单、疗程短、费用低。但病情恶化后,治疗难度和费用会大幅增加。拖延就诊,相当于在健康投资上“因小失大”,付出更多代价却不一定能收获理想疗效。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都是蚊媒传染病,未及时就诊的患者可能在不知情情况下成为传染源,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病毒,引发聚集性疫情。

  及时就诊更安心防止病情再恶化

  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都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和很多疾病有相似之处,市民可能将之与普通感冒、关节炎、麻疹、风疹等疾病混淆,但这些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

  记者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了解到,为有效应对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持续强化全院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据该院医务科科长马燕妮介绍,培训全面提升了登革病毒NS1抗原筛查覆盖率,对出现发热伴皮疹、肌肉痛或骨痛任一症状的患者实施重点筛查,规范开展基孔肯雅热、寨卡等蚊媒传染病检测,并建立快速反应流程,确保第一时间识别风险病例。市民如有不适,及早就诊能让医生借助这些手段找准病因,尽早开展针对性治疗,提高治愈率。早期就诊能在病情可控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防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同时,患者在疾病早期及时就诊后,医疗机构可以对患者进行及时隔离治疗,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避免患者在不知情情况下成为“移动传染源”。社区也能对患者生活、工作场所进行“清积水、灭蚊子”的一系列行动,降低社区内蚊媒密度,减少病毒在社区传播,保护家人与邻里健康,助力疫情防控。

  个人和家庭注意要防蚊灭蚊

  庄银安医生介绍,积水是蚊虫孳生的“温床”,“无积水就无蚊虫”,个人和家庭都要注意做好防蚊灭蚊措施。

  做好个人防护,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必要时使用驱蚊液、驱蚊贴等产品。室内可安装纱门纱窗,夜间睡眠时使用蚊帐。

  及时清理室内积水,水培植物如富贵竹应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幼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

  天台、阳台及门前屋后积水管理。屋顶反墚、排水槽等应定期疏通,避免堵塞积水。阳台、天台、庭院内的花盆、泡沫箱、废弃瓶罐等容器应及时清理,闲置容器应倒扣放置,储水容器如水缸应加盖,废弃容器彻底清除。竹筒、树洞应进行封堵或改造,莲花池养鱼防蚊。空调冷凝水应及时排净,废弃轮胎在底部打孔或避免露天放置。

  及时开展室内灭蚊,在室内可以使用合格的杀虫气雾剂、蚊香液、盘香等减少蚊虫叮咬。如果发现室内蚊虫较多,可配合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灭蚊工具。

  驱蚊香囊可调配药食同源助调理

  据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汪东涛副主任医师介绍,中药驱蚊香囊源远流长,《黄帝内经》中已有“芳香辟秽”的记载,明代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录了多种驱蚊香囊配方。市民可把艾叶、薄荷叶、紫苏叶除去杂质,晒干后加入广藿香、苍术各5克,制成香囊佩戴。这些中药散发的气味分子能干扰蚊虫,实现蚊虫驱避。

  同时,市民也可选用薏苡仁、白扁豆、淡豆豉、荷叶、冬瓜等健脾消暑的药食同源食材,搭配猪骨或瘦肉煲汤或做菜,有助于调节身体机能,维持免疫系统平衡。在此分享2个食疗汤方:

  双叶薏仁瘦肉汤

  材料:猪瘦肉200克、干荷叶10克、淡竹叶5克、生薏苡仁30克。

  做法:猪瘦肉洗净切块、焯水后捞出备用。剩余食材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煮30分钟后,加入瘦肉,至肉煮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疏风、清热、化湿的功效,适用于出现肌肉酸痛、皮疹、关节肿胀等症状的人群。

  扁豆莲子木瓜汤

  材料:猪瘦肉200克、炒白扁豆30克、木瓜30克、党参10克、去芯莲子30克。

  做法:猪瘦肉洗净切块、焯水后捞出备用。剩余食材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煮40分钟后,加入瘦肉,至肉煮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具有健脾、化湿、疏肝的功效,适用于出现疲倦乏力、焦虑、关节不舒、纳差等症状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