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17时许,一辆勾机在清理作业。 本报记者李忠 摄
8月12日18时许,社区工作人员在消杀作业。 本报记者李忠 摄
本报讯(记者钟邦国)8月11日,本报记者接到群众报料,反映赤坎区民主街道金城路附近有一个工地,多年前因挖地基建房未成,现场遗留下一个积水塘,加上有人在塘边养鸡,存在蚊虫多发隐患,希望记者去现场采访,并联系职能部门进行整治,还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给群众。
当天中午,记者按照群众提供的地址,来到金城社区金城实验学校旁边的一个工地,只见工地用铁皮围了起来。记者透过铁皮空隙,看到积水塘水面铺了很多竹子,打地基的地方密密麻麻插了不少钢筋。记者暗访时,恰好看见一个男人走出来,他手上拿着刚喂完鸡食的盘子。
8月12日上午,记者将情况反映给民主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晓明。李晓明立即组织了包括民主街道工作人员、志愿者、城管等几十人,与记者一齐赶到现场开展整治工作。同时,他向赤坎区卫健局汇报,请求派出专家到现场提出专业整治方案。
来到现场打开大门后,记者看见纸皮、塑料瓶、旧衣服、旧台椅等废品堆放在门口,里面杂草丛生,几十只鸡在香蕉树下飞来扑去,满地鸡屎。中间偌大的一口积水塘,水色幽暗泛绿,上面铺着一排排竹子,已经残旧破碎。密密麻麻的钢筋插在水塘中。
行动组立即叫来了废品站收购人员,清理运走废品和残旧物品。养鸡户对几十只鸡妥善处理。中午时分,工作组雇来勾机,对现场的垃圾、余泥、杂树等进行清理。
当天16时许,记者再次来到现场,看见勾机还在清理场地。17时许,消杀专业人员对已清理平整好的一部分场地进行消杀。
李晓明说,8月13日清理完毕后,会进行一次彻底消杀。以后还不时对这里进行消杀。至于水体,根据赤坎区卫健局专家抽检后提出的意见,由于水面上的竹子基本腐烂且布满铁钉,清理难度大,加上水塘里面养殖不少鱼,对防蚊有一定作用,目前先清理水塘外围的竹子,让阳光透晒入来。然后联系房主,按照责任划分,要求房主对水塘进行回填,将隐患彻底解决。
记者了解到,这块地约有2亩,房主多年前就开始挖地基准备建房,因各种原因建房未成。除了一部分回填外,大部分没有回填,日积月累,积水成塘。为了防溺水,房主用铁皮将空地围了起来,并用竹子覆盖水面。群众反映卫生状况差后,房主在水塘里放养鱼类,预防蚊子孳生。多年来,邻居在里面放养鸡等家禽,同时将收来的各种废品堆放于此,存在较大的疫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