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大蒜与秋葵结伴轮作,地角生金。
居家小小的院子,也如原野上一幅精美的“微地图”,除了留足进出通道和转角过道行人、取物方便之外,土地的合理利用也崇尚整体布局,各显优势。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土里出黄金。我的得益体会:田边地角,也能生黄金。
从围墙大门进入院子,右手(东侧)是一堵围墙。日出东方,围墙脚跟上午晒不到太阳。当太阳从小区居家屋顶爬上来照到了墙脚跟,也快到晌午时刻。这里的围墙地角,土地尽管像一条七八米长的一缕带子,但让它真正生出金来,还确实需要动动脑子。面对墙脚边日光偏少,种植最宜生长的植物也大有讲究。通过前几年的实践,我让这缕“带子”发挥了种植效益的最大化。
家院里秋日种下大蒜,来年春夏季正是收获时节。大蒜挖了,立马种下秋葵。秋葵落市又值深秋,大蒜又轮作上了。
我对大蒜与秋葵的结伴轮作,可说是一高一矮、合情合理的最佳搭档。大蒜种在阳光偏少的地方,其实不影响它的生长,还有着避寒风、保暖越冬的好处。秋葵移栽在墙脚边,夏秋日子里也会长得高过围墙,与阳光、风儿倾诉衷情。大蒜与秋葵的轮作,就像农村大田里的小麦、大麦与水稻之间的轮作一样,它们是紧密型的“协作”伙伴,也如夏收夏种的“双抢”,上午把几块大地金灿灿的早稻收割了,下午就在这些田块上插种下了绿茵茵的秧苗,不会让土地闲置搁荒。
像玉米一样的高个子秋葵,它不像大地上的连片种植,一天到晚都会得到阳光普照。而居家院子由不得高个子作物的“恣意妄为”,否则被他们占地为牢的“耀武扬威”,其它的矮个子作物就会吃尽受欺凌的“苦头”,也应了老农评判一块地的优劣:作物长不大,杂草逞疯狂。当然,太阳四季日照对作物光合有着显著的影响,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导致一年四季中日照时间不断变化,种植何种作物也随太阳日照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墙角边种植秋葵,好比是一行列队的士兵,长高的它们一个个英姿飒爽,遮荫不到其它作物,倒能强弱之间相安无事,各领风骚。就是这一缕带状的土地,11株秋葵到了出产时,每天清晨都会有秋葵可采,餐桌上与家人常常照面。说到“照面”,11岁的外孙女语浠特别喜欢吃秋葵,有时为了满足,我常常会把没有足够长大的“小不点”也采来,尽可能让她汲取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以及钾、磷、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因为其它菜蔬除了黄瓜、番茄,语浠很少问津。让我想起,很多小孩不喜欢吃蔬菜,以往大人们常挂在口上的一句:“青菜萝卜营养好”,也显得渐行渐远了。
乐在墙脚边生长的大蒜,实属低调务实。它的幼苗期,主人家的任何人都随心所欲地将它们连根拔起,在炒菜时与各类食材配伍。但它们到了一定的生长期,偏老的大蒜叶子也不讨巧了,放过它们的理由,就是让它们在地底下生长出白白胖胖的大蒜头来。
大蒜到了夏天,就可以挖掘了,当然还是嫩嫩的那种蒜头。每当此时,夫人忙碌开了,我不知她从哪学到了用米醋浸泡大蒜的方法,让原本不起眼的蒜头大有增值势头。把蒜头从枝干上切下,剥去一些外衣,然后清洗干净晾摊,接着用盐水浸泡一夜,第二天就可以将玻璃瓶装入蒜头灌满米醋与适量冰糖浸泡了,拧紧密封瓶盖即可,满一个月就可以品尝美味了。这一方法,夫人还与友人传授分享。
爱土地爱作物,是人间暖暖的幸福。
而鞭笋与毛豆,又是享受美味的最佳搭档。当年的乡下好友,还在微信里对我说:鞭笋炒毛豆又是好菜,下酒作诗可灵啦!哈哈……
院子外侧围墙处,本已受门前邻屋遮荫,入居时,索性栽种一些金镶玉竹和黄杆乌哺鸡竹,觉得碍事不多,当然,竹子钩梢得跟上。一来生长的竹子可用来搭置豆瓜架;二来春季可尝新笋;三来居家栽竹既美观又吉祥。
无心栽柳柳成荫。院子里产出的豆瓜藤网、叶子乃至玉米秆,也不去增加小区环卫工负担,就暂时丢放在竹子的地面上,实属自产自销,待翻地耕作时埋入土里,以增强和改善土壤养分结构与地力。从中,也发现蚯蚓明显增多,土壤变得松软多了,挖地不吃力而省力提效。
这些一时丢弃在竹子地表上的农作杂物,也似冬春季覆盖在竹林里的稻谷糠或锯末粉用于保温一样,竹根里便会钻出许多鞭笋。那天,我在翻地并掩埋杂草物、将竹子地面上的玉米秆掀开时,惊喜地发现横七竖八的竹鞭笋有几十枝,这可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啊,美味佳肴“天上”来。
院子里作物产生的杂物再也不舍抛弃,任何时候,只要想尝些鞭笋,就可以扒开竹子地表覆盖物,鲜嫩的鞭笋就会向你招手,此时,如果院子恰逢鲜嫩的毛豆可采,那么,一道“毛豆笋汤”“毛豆炒鞭笋”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