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山“报晓峰”。
□文/图李长顺
“三伏炎蒸人欲死,清凉到此顿疑仙。”三伏天的夜,我们两口子坐在鸡公山“消夏园”纳凉。这是河南信阳清末贡生、民国初期地方教育家刘景向的《鸡公山竹枝词》所唱的“清凉仙乡”。夏日的鸡公山十分“好客”,山风吹来,大树叶子“哗啦啦啦”,好像用掌声欢迎我们光临,知名不知名的花儿绽放笑脸,连绿茵茵的草儿也弯腰致意。家乡的太阳老发威使狠,安阳变成像武汉南京一样的江畔火炉。惹不起还躲不起呀,三十六计走为上,我们乘风驰电掣的高铁,离开黄淮海平原中部的家,上了“青分楚豫,气压嵩衡”的鸡公山。
山下夏夜暑气浓,山上消夏自逍遥。许多游客与我们一样,在“消夏园”觅休闲乐趣,在浓密森林的怀抱中舒坦心胸。鸡公山傍晚的气温人体适宜,体感与实际表里如一。鸡公山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起因是当年汉口租界的外国人发现这儿夏季凉爽,在山上大建别墅,以致成为“万国建筑博物馆”。根本原因还是鸡公山的树多,森林覆盖率已高达95%—98%,区域负氧离子常年在每立方厘米8.7万个。
“山腰石罅尽喷泉,万斛明珠一线穿。”鸡公山既是树木花草的天地,也是水的天堂,泉瀑溪湖众多。我们晚饭后乘凉的“消夏园”就有两个小湖。“南莲池”音乐响起来,喷泉不停美而凉。众喷泉如技艺高超的舞者,时而踮起脚尖旋转360度,时而躬下身躯如虹桥。喷泉似雨如瀑,池中鱼儿也知趣地潜入水底。喷泉喘息片刻,鱼儿们摇头摆尾向你撒欢。“南莲池”不算奇,“九曲西莲池”才是真的美,池上雾气升腾,云雾缭绕,如梦似幻,数不胜数的荷花绽放其间。妻也忍不住轻移莲步,与碧绿的荷、粉红的花、含羞的苞同框,自拍自乐陶醉其中。
我们赏罢小湖游大湖。从“消夏园”出来几分钟,就到热闹南街南边的月湖。这一湾碧水如弯弯月亮,水中月不眨眼地瞅着天上月,半空中的滑索静静地陪伴着上下月娥,湖边的树林与水中的林影是月娥的浓发,不时跃起的鱼儿亲吻着月娥的娇容。
不多远又来到僻静北街东侧,廊亭台桥环绕的星湖,天上的星辰落湖成星海,湖中的星星衔着蝉鸣。树上的蝉声“吱儿吱儿吱儿”,如同信阳人说话的腔调,温馨细腻甜蜜,悠扬婉转如歌。不像我们安阳的蝉叫,似北方汉子粗喉咙大嗓门引吭高歌,“吱——”一叫到底,不声嘶力竭绝不罢休。蝉声日夜不歇,晚上虫鸣也加入交响乐演奏。纺织娘“唧唧复唧唧”,好似清澈明亮的长笛。蟋蟀“瞿瞿瞿瞿瞿”,如同低沉幽默的巴松管。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就像浑厚宽广的大提琴。湖边山谷里的萤火虫是乐队的啦啦队,打着无数盏小灯笼摇来晃去,与湖上湖面的彩灯银星相映成趣。鸡公山的萤火虫也会《封神榜》中土行孙的遁法。儿子读一年级放暑假时,我带他在鸡公山小住几宿,晚上抓十几只萤火虫装在小瓶子里,第二天早上一看,瓶盖好好地拧着,可萤火虫已逃之夭夭,无踪无影。
人敬山一尺,山还人一丈。偌大一个鸡公山,妥妥一座人山水鸟兽虫相互陪伴的“消夏园”。而我等游人能够在“消夏园”里逍遥游,既应该感谢仁慈的大自然,更应拱手拜谢包括刘景向在内的无数勤勉善良的鸡公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