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我,因为爱而嫁。那时我的婆家是穷人之家,炒一把自家种的花生米加上一点粗海盐,再放几滴花生油就算是菜了,奢侈时婆婆买一块猪皮,摘下自己种的水瓜、眉豆,就能煲出一道美味的汤品了,那时的我觉得那是人间至美了。时至今日我还念念不忘那汤味。
婆婆对我说:“你们这代人的命好啊,有书读。小时候看到邻家的小伙伴去读书了,我就对养母说我也想去读书,但我养母却用手指点着我的额头说:快挑水耙柴去!”她每次对我谈起这些往事时,话语间总是云淡风轻,仿佛在诉说着别人的故事一样。
婆婆嫁入李家后,正逢修筑鹤地水库,每家每户都派一个青壮年的劳动力去水库工地,婆家就派她去参加。她说那真是苦和累,腿磨起泡了,手磨起泡了,肩膀磨起泡了。夏天大汗淋漓,晒得人都脱了几层皮;冬天天寒地冻,手脚都生了冻疮,最终还是扛熬下来了。“老了老了,什么时候能再去鹤地水库走走看看啰!”
每每听到婆婆忆她那峥嵘岁月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对眼前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肃然起敬!我想,就是因为有千万个像她一样平凡普通、默默无闻的人用自己的血汗,才筑成了鹤地水库这项历史性的伟大工程,我们后人饮水当思源!
初到婆家时,我看到婆婆下地干农活以及回家时总爱光着脚走路,有好几次正在做饭的她听见我儿子哭了,就从厨房里跑出来一把抱起我的儿子哄了起来,见到她两手黑黑的,我心里虽然暗嫌她不讲卫生,然而许多时候对她更多的是敬意。她疼爱孙子,眼里满是慈祥与爱意;她为人节俭,有什么好吃的总是留给我们吃;她为人善良,谁家有什么事,她都舍得花力气去帮,她常说力气出力气回。她和睦邻里,我从没听见过她和谁争执过,也从没听过她说过别人的长短话。后来我忍不住问她:“阿J(我们乡下叫母亲为阿J),您为什么总爱光着脚干活走路,又不是没鞋子穿?”她说:“挑重担上坎头,穿着鞋子走不稳,干活时穿着鞋也不方便,时间一长就习惯光脚干活了,光脚走路亲近大地接触泥土,感觉很舒服。”那一刻,一股愧疚之情在我心里暗长,原来她不是不讲卫生,也不是不爱穿鞋子,她爱光脚走路,是为了劳作时能脚踏实地。她对养活我们的土地有着深深的情感啊!
我的父亲是有文化的人,曾当过渔业中学校长,写过许多楹联获奖。也许婆婆认为我是下嫁了,她用她朴素的方式来爱我——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想到我留给我;有时我把作业带回家,在我低头改作业时,她会挨着坐在我旁边,或用扇子给我扇风,或用手拨开遮住我额头的几缕刘海;和她出门时,她总是牵着我的手,有时我干脆撒娇就让她的母爱泛滥个够;她说我上课辛苦,孩子的衣服让她来洗……
小时候我经常流鼻血,嫁入婆家后,还是经常流鼻血,有时早上起床,枕巾全染红了,婆婆总是默默地帮我收拾好枕巾并洗干净。她到处问人寻偏方,硬是把我流鼻血的病根治断了……
婆婆这一代人都是闲不住的。早年忙生计操持家务养儿育女,儿女长大了又忙着带孙子带外孙。晚年的婆婆,她忙着帮二弟照看店铺,虽然她帮不上大忙,但她总会在店铺里执执拾拾,或坐在店门口,每晚都陪着二弟到11点多才收档回家。二弟生意忙时,三餐不着时,她也跟着不吃,一定要等到二弟忙完了才一起回家吃饭。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婆婆的记忆力下降了,有时刚问完我们的话又忘了,我与先生也无奈,买了这样那样的补品给她吃,但她的身体还是每况愈下。四年前深秋的一天上午,一跤摔下去后她就再也没起来了,一直闭着双眼在床上静静地躺着,谁跟她说话她都不睁开眼睛,直到那天我的儿子她的长孙连夜从外地开车赶回来,蹲跪在她床前,拉着她的手和她说话时,她竟然睁开了双眼,虽然还是不会说话,但我们知道此时她的神志是清醒的,只见她眼里流出了大点大点的泪水,满眼是眷恋!在场的所有人也忍不住泪水涟涟。
送婆婆上山的那天,全村家家户户都有人来给她送行,送葬的队伍排得很长很长。葬礼上四叔父对我说:你作为长媳应该在叔伯兄弟婶嫂面前总结一下你婆婆一生的为人与美德,让她的好品德传承下去。瞬间,我脑海里浮现着过往的一幕幕……
婆婆的名字叫英梅,她的一生就活得像坚强不屈的梅花,贫穷与苦难打不垮她,孝敬公婆、尊老爱幼、教子从善、言传身教、和睦邻里、勤劳吃苦、自信刚强等这些美好品德,是婆婆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