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将至,市民探亲访友、出游休憩的计划陆续开启。
“健康是享受美好生活的基础。”为保障公众假期健康,龙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监督所)发布国庆健康提示,针对蚊媒传染病、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及食物中毒四大高发风险,给出具体防范建议,希望市民将健康意识融入假期每一个细节,做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1
警惕蚊媒传染病
国庆期间,南方地区气温依然较高,雨水可能较多,蚊虫活动仍较活跃。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都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风险点:
前往东南亚等热带、亚热带地区旅行;本市/本区公园、绿地、小区绿化带等蚊虫孳生地周边活动;家中或周边环境有积水容器。
●主要症状:
登革热:突发高热、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皮疹等。
基孔肯雅热:发热、关节剧痛(常致行动困难)、皮疹等,关节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防护要点:
清积水,灭蚊虫:假期前后,请彻底清理家中及房前屋后的各类积水,如花瓶、托盘、闲置容器、废旧轮胎等,清除蚊虫孳生地。水生植物应勤换水。
防叮咬:外出活动,特别是前往草木繁盛的地方,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使用含有避蚊胺(DEET)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家中建议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
归来自观察:如有境外或国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归来后14天内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2
预防季节性流感
秋季是流感流行季的开始,假期人员流动和聚集大幅增加,增加了流感病毒传播的风险。
●风险点:
乘坐飞机、火车、长途汽车等密闭交通工具;参加大型聚会、商场购物、影院观影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主要症状:
突发高热、咳嗽、咽痛、流涕、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通常比普通感冒更重。
●防护要点:
接种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建议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在流感季来临前及时接种。
做好个人防护: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科学佩戴口罩是减少感染的有效方式。
勤洗手,讲卫生: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鼻、眼。
保持社交距离与良好习惯:避免近距离接触有流感样症状的人。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保持室内通风。
3
关注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但成人也可感染。假期儿童聚集和接触机会增多,易造成传播。
●风险点:
儿童游乐场、兴趣班、家庭聚会等儿童聚集场所。
●主要症状:
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可伴有口腔疼痛、食欲不振。
●防护要点:
个人卫生是关键: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
减少聚集接触:避免患儿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减少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清洁与消毒:经常清洁和消毒孩子常接触的物品、玩具和物体表面。家庭注意开窗通风。
及时就医:如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居家休息,避免带病上学或参加集体活动,防止交叉感染。
4
严防食物中毒
假期聚餐、宴请增多,外出就餐和家庭自制食品频率增加,若操作不当,易引发食物中毒。
●风险点:
大型宴席、网络订餐、家庭自制凉菜、路边摊贩或未充分加热的食品,误食野生蘑菇等。
●主要症状:
多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
●防护要点:
食品安全五要点:牢记“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彻底煮熟、安全温度存放、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
谨慎选择就餐场所: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馆就餐。网络订餐注意查看商家资质。
科学处理食材:家庭烹饪要做到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肉类、禽类、蛋类和水产品要彻底煮熟。不吃腐败变质或过期的食品。
杜绝潜在风险:坚决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警惕豆角、发芽土豆等可能含有天然毒素的食材,务必妥善处理、烧熟煮透。
合理饮食:节日期间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膳食均衡。
■小贴士
假期健康生活建议
规律作息:保持正常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提高免疫力。
适量运动: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关注天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适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出行准备:外出旅行时,可准备一个小药包,备些常用药品,如感冒药、止泻药、创可贴、驱蚊剂等。
龙华新闻记者 黄晓华 通讯员 林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