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龙华新闻记者 吴雪平 通讯员 成燕秋/文 记者 蔡维泽/图)“主人,您该吃药了!”昨日上午8时许,大浪街道水围社区居民张叔家的心理陪伴机器人发出语音,提醒他准时吃药。
张叔的孩子不在身边,平时家里就他一个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现在有了这个‘小助手’,不仅能提醒我吃药,还能听我讲故事,陪我聊天,感觉没那么孤单了。”张叔对家里的陪伴机器人十分满意。
今年6月以来,龙华区推出的“银发健康小屋”智慧颐养项目,通过整合中医智能检测、心理支持、康复训练与文化服务等多维度内容,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系统化、精准化的颐养支持。项目特别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通过引入心理陪伴机器人并结合社工定期开展的心理疏导服务,许多独居老人找到了情感倾诉的出口。
在项目推进中,不少老年人通过参与中医人工智能体质检测,首次系统了解到自身体质属性和健康风险。年近七旬的王阿姨在建立个人中医健康档案后,根据系统生成的调理建议调整了饮食结构与日常活动方式,一段时间后,其长期存在的脾胃不适得到明显缓解。她表示,“以前养生靠经验,现在有了科学依据,知道该怎么吃、怎么动,心里踏实多了。”这种基于数据支撑的健康管理方式,提升了老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也增强了其健康生活的信心。
在康复支持方面,“帮你迈步”健康计划借助机器人辅助训练与VR全景模拟,为有行动障碍的老年人提供沉浸式、趣味化的康复体验。行动不便的刘大爷分享道,“在虚拟世界里慢慢走,感觉视野开阔了,心情也轻松不少。这个过程本身就在帮我重拾行走的体验,每一次完成都特别有成就感。”这种融合科技与关爱的训练方式,为他注入了更多恢复行动能力的信心。
项目还注重传统养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银发中医工作坊通过组织秋季养生讲座、穴位按摩讲解等活动,引导老人形成健康生活习惯,也让中医“治未病”理念进一步融入日常生活。不少参与者反馈,通过工作坊不仅学到了实用养生知识,还结识了志趣相投的朋友,丰富了晚年生活。
从社区治理视角看,该项目通过系统化服务落地,有效推动了养老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社区工作者反馈,依托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的数据和居民反馈,服务资源配置更加精准,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也显著提升。同时,项目所形成的服务模式与运行机制,为其他社区开展类似养老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目前,“银发健康小屋”智慧颐养项目已在大浪街道3个星光之家开展18场活动,共服务460人次。科技与服务的有机结合,不仅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也为构建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