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伊始,被视为当代艺术进化论者的意大利画家封达那(1899—1968)为世人奉献出一系列奇特的画作。这些画不是在画布上进行实物描摹,而是在单色画布、纸张或纸张裱褙布上,用刀子刺出孔洞或割出几个裂口。这些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作品却有个慎重其事的共同命名:《空间观念∕等待》。
站在今天回顾二十世纪的艺术史,可以说二十世纪是被无数艺术家进行各种实验的世纪。进行实验,当然就是那些艺术家不满意过往年代的表达。古典艺术总是将作品画得惟妙惟肖,只怕不像;现代艺术则干脆使用新的语言。只是这语言很难被人读懂。其中当然有刻意晦涩的想法作祟,但也一定有严肃的内在思维引导。
没有人能说清内在思维究竟有些什么,因为内在本就不为人见。不为人见的东西当然只是感受。这世上有谁又说得清感受的方方面面?但人毕竟时时都在感受,都有各种不同的感受需要表达,这时的选择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令人一眼难以看清的表现方式。
封达那给自己的画贴上“空间技艺”的标签。这标签对他十分重要。没有它,我们不知道封达那要表现什么;有了它,我们至少能模糊地觉察出他的动机和内在。
像是为了把标签贴牢,封达那将大量画作都命名为《空间观念∕等待》。就题目来看,它并不晦涩,但细细琢磨,我们对空间又差不多很难有明确概念。如果要得到“空间”一词的定义,远不是翻一本辞典就能得到答案。因为这个概念核心来自于物理,物理学家的解释往往又变成一堆技巧性的术语。除了那些内行人,更多人都不会纠缠那些深奥而又听起来时髦的词汇。
但“空间”又的确是人最熟悉不过的词语之一。这里面因而就隐含一个问题,那些被我们熟悉到视若无睹的东西是不是真的被我们了解?就词性来说,“空间”并不及物,不及物的东西往往有它的漂移性。因而当我们想明白无误地解释“空间”之时,会发现我们根本没办法给出一个定义。
无法定义的东西,其实就和谜团差不了多少。
说封达那的表现过于抽象,是因为他面对的就是无法具象起来的感受。他自己曾简明扼要地说过,“在宇宙中,空间仍是个未知谜团,我们要以直觉和神秘的感知正视。”封达那在这里所说的方式并非一种被迫采用,而是一种必须采用,因此他接下来的话也就变得自然而然,“艺术犹如占卜,隐含象征性的意念。”
从他的言论回到他的作品,或许能让人体会,在割出那些裂口之时,封达那有过他的深思熟虑。虽然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仍然令人迷惑,但毕竟在唤起我们的内在沉思,我们仿佛能在沉思中穿越那些迷惑,到达一个清晰的界限。这清晰不是真能让我们获取概念,而是我们的思维能够展开某种接受。尽管我们说不出接受的究竟是些什么,但至少,我们能在某个瞬间发现,在我们的感受领域,有些无以名之的内在被不知不觉地打开。至少,在那些割开的裂口里,似乎某个说不清的东西在里面蠢蠢欲动,甚至,我们会觉得空间也有皮肤,也会有伤口。从这里再看作品名称中的“等待”二字,仿佛连空间也在等待某种伤口的愈合。
作为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人,的确会感觉欧洲有无数的伤口需要愈合。愈合的过程可以交给时间,但这些伤口却赤裸裸地暴露在全部的空间。
但封达那毕竟不是为一次战争而进行创作。在他的宣言里,所要表达的空间远远不属于某个时代,而是艺术史上的所有时代。这种野心令人咋舌,但在思维中打开新的领域,本来就是现代艺术从不放弃的野心。
(作者系光明区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