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宝安日报

长天一线尽婀娜

日期:09-30
字号:
版面:第B12版:光明湖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廖立新

?犭茶湖避塘(2025年8月18日摄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镜湖新区)。

远远看去,像一条直线,从南而北,把波光潋滟的昂桑湖分作东西两半。

走近了细看,才发现,其实并不完全是直线,而是有着轻微的曲折,一会儿往左侧一点,一会儿往右侧一点。像T台上的模特,看起来走的是直线,上半身也很板正,但在扭胯摆腿间,很自然地左右攲斜,婀娜出一种别样的风致。

“文似看山不喜平”,似乎熟谙了国人的文艺审美趣味,在你的视觉体验稍稍有一点单调贫乏之感,以为太过平铺直叙的时候,它却陡然给你隆起一座石桥、一间石亭。石桥的桥洞够大,够高,足以让船只通过。无风水面琉璃滑,湖面来风掀恶浪,一堤之隔或许就是生死两重天。追求实用且兼顾审美,永远是老祖宗的价值取向。

路面并不规整,全是用粗大的条石横向堆叠而成。这些条石没有统一的规格,大小、长短并不均匀,石面也没有经过打磨,很是粗糙,充满了朴拙而粗犷的古意。行走在石堤上,如同打开一本线装古书,时间的急流变得平缓起来,躁动的心灵变得特别宁静。书页里的那些句子,长长短短,看似随意编排,却隐含着一种神秘的韵律。不免让人想起唐宋词,想起种种词牌名,慨叹发明这些词牌的都是音乐天才。

古老与现代、简约与繁复、朴拙与灵动、灰暗与绚丽,在这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产生了奇妙的美学效应。长枪、短炮、无人机,纷纷抢占有利机位;旗袍、汉服、油纸伞,个个舒张优雅姿容。“拍正面,要低头;拍侧面,要抬头;拍背面,小回头;高角度,要歪头;低角度,要探头;氛围感,要撩发;故事感,走起来。”人像摄影口诀从理论走向实践,又从实践回归理论。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反反复复,直到拍出自己满意的效果为止。

这里是浙江省绍兴市昂桑湖古纤道,正式的官方名称为“?犭茶湖避塘”,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犭茶”读作“昂桑(āng Sāng)”,是一种淡水鱼的名称,即“黄颡鱼”。这种鱼黄色无鳞,肉嫩味美,背鳍和胸鳍有发达的硬刺,硬刺在活动时能发出声响。“?犭茶湖”多产“?犭茶”鱼,湖以鱼而得名。而避塘则是古代为船只提供避风和通行功能的堤塘,通常由石块或条石砌筑,兼具防风浪和交通功能。

?犭茶湖避塘全长约3.5千米,呈南北走向,横亘于湖上,由实体塘堤、石桥、石亭相间组成。塘身稍弯曲,平面略呈“S”形,大部分用长2~2.3米的条石叠砌,自下而上逐层收分,塘顶铺设石板,石板之间用榫卯衔接。避塘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崇祯十五年(1642年)建成,清代进行过多次修缮。

放眼整个浙东运河水系,?犭茶湖避塘是浙东运河古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纤道既是古人行舟背纤的通道,又是过往船只躲避风浪的屏障,在靠人力拉纤的时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水运配套设施。浙东运河古纤道工程浩大,设计巧妙,是大运河绍兴段最具特色的古代水运设施遗存,是我国文物建筑中的孤例,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在情理之中。

如今,背纤行舟的运输方式早已成为过去式,而有幸保留下来的古纤道不仅见证了浙东运河曾经的繁华,也成为了现代旅游的新宠。现在保存完好的古纤道,除?犭茶湖避塘外,还有柯桥街道至钱清镇运河沿线古纤道、柯岩白玉长堤古纤道。

作为举世闻名的“东方水城”和“万桥之市”,绍兴市的桥梁密度远超苏州和威尼斯。在异彩纷呈的“桥世界”里,像?犭茶湖避塘这样具有“实体阻浪、虚实通航”功能的“塘桥”无疑是一种既独特又有代表性的存在。

(作者系作家、光明区实验学校老师)